《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低年级语文教材中一篇寓言性童话故事,选自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的名作系列。文章通过对比柳树与枣树的成长特点,教会孩子欣赏不同人的优点、接纳差异与尊重成长规律。这篇文章适合一二年级小学生阅读,也是寒暑假课外读物推荐中的热门书目。了解其作者背景、教育价值及延伸读物,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孩子阅读与思考。
《小柳树和小枣树》出自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幼军之手。他被誉为“中国童话的开拓者”,作品语言生动、情节简洁、富含哲理,尤其擅长以儿童视角讲述深刻的生活道理。
孙幼军的创作注重语言的亲和力与内容的教育意义,他的作品如《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等,都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常见篇目。《小柳树和小枣树》通过两棵树的对话,展现了两种不同的成长节奏和个性特质,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篇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远。通过柳树早发芽、早长高,而枣树迟缓却果实累累的对比描写,课文传递了几个重要教育点:一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不能一概而论;二是不能以表面来判断价值,内在同样重要;三是要懂得欣赏他人、尊重差异。
对一二年级小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有助于提升理解能力、情感共鸣与思辨能力。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枣树一开始没长叶子”“柳树为什么后来不再骄傲”等问题,从而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为了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主旨,家长和老师可以结合《小柳树和小枣树》的阅读,引导孩子阅读孙幼军的其他代表作,如《小猪唏哩呼噜》《怪老头儿》等,进一步体会其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生活智慧。
此外,也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类似主题的绘本或童话,如金波的《树叶与树根》、曹文轩的《丑小鸭》等,从多角度理解“成长”“包容”与“尊重”的意义。
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图画表达、口头复述等方式,帮助学生内化课文情感与价值观,实现语言学习与德育教育的双重目标。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部分家长或教师容易陷入“只讲故事、不深挖道理”的误区,忽视其背后蕴含的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塑造功能。
正确的引导方式应是将课文内容与孩子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结合起来。例如,可以问孩子:“你有没有像柳树一样特别能干的时候?有没有像枣树一样默默无闻的时候?”引导他们表达情绪,建立自我认知与他人理解。
同时,家长在陪伴阅读时,应注意语言的亲切性与启发性,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发表看法,避免“灌输式”讲解。
近年来,随着“大语文”教学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材开始注重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25年以来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使得像《小柳树和小枣树》这样的经典课文被广泛应用于低年级语文课堂。
不少学校将其纳入“寒暑假推荐阅读书单”或“一二年级课外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阅读、积累语言,并尝试进行写作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