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前总裁语嫣亲授!《生长:从战略到执行》提出“三大阶段”框架,破解企业战略“纸面功夫”困局。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错了——从愿景到结果的每一步,都有隐藏陷阱。这本书用真实商业案例+实战推演,教你如何让战略真正“长出来”,而非纸上谈兵。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史诗级内耗”?公司年会喊出“三年上市”的豪言壮语,年底复盘却只剩一地鸡毛。
不是团队不拼,也不是老板不狠,而是——战略根本没“活”过。
《生长:从战略到执行》不是又一本讲“方向正确”的心灵鸡汤。它是淘宝前总裁、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语嫣的实战结晶,直指一个被无数企业忽略的核心问题:战略制定≠战略落地。
这本书的颠覆性,在于它不谈“定战略”,而聚焦“让战略长出来”。
什么叫“长出来”?就像一棵树,光有种子不行,得有土壤、阳光、根系延伸、枝干分叉,最后才能开花结果。
而企业的战略,也必须经历三个不可跳过的“生命阶段”:从模糊愿景→清晰路径→持续生长。缺一环,都是“半死不活”的战略。
语嫣提出的“三大阶段”框架,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战略执行的“肌肉组织”。
第一阶段:【战略破壳】——别再“想清楚再出发”了!
很多企业把战略定得像哲学论文,追求完美闭环,结果等“想明白”时,市场早就变了。
语嫣强调:真正的战略始于“小步试错”。比如某电商品牌想做本地生活,不先烧几百万广告,而是先在两个社区做“团长试跑”,收集真实反馈——这才是“破壳”动作。
第二阶段:【执行扎根】——战略不是“任务清单”,是“系统工程”
光有想法不行,得有人、有流程、有激励、有监控。
书中用阿里内部“双十一”机制为例:不是靠“加班文化”撑下来的,而是建立了“数据-目标-资源-反馈”的闭环体系。
每一个部门的KPI都与战略节点挂钩,每天凌晨看大盘,实时调整打法。
这不是“执行”,这是“生态搭建”。
第三阶段:【生长迭代】——战略不是“一次通关游戏”
最危险的认知是:战略定好,就万事大吉。
但市场在变,用户在变,对手也在变。
语嫣说:“真正活着的战略,必须像有机体一样会呼吸、会自我修复。”
她举了一个快消品牌的例子:年初定下“年轻化转型”,半年后发现年轻人不买账,立刻切换渠道策略,从直播转向社交裂变小游戏,反而引爆流量。
这,才是真正的“生长”。
翻开《生长:从战略到执行》,你会惊觉:原来我们90%的战略失败,根本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认知错位”。
比如:
- 把“战略沟通”当成“发通知”,结果全员理解偏差;
- 把“执行进度”等同于“工作完成数”,忽略关键节点质量;
- 把“复盘”当作“甩锅会议”,没人愿意为结果负责。
而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理论宣讲”,而是“操作手册”。
每章都配有“战略诊断工具包”:
- 战略清晰度自测表
- 执行阻力地图
- 生长信号灯识别法
更难得的是,语言极富画面感。语嫣用“种树”比喻战略成长,用“闯关游戏”形容执行过程,让人读着读着就想掏笔记重点。
它不是让你“变得更努力”,而是让你“变得更聪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才有效。
尤其适合那些“战略天天改,执行永远卡”的企业主、中层管理者、项目负责人。读完之后,你会突然意识到:原来问题不在人,而在系统设计。
有人觉得战略是CEO的事,员工只管干活。
但《生长:从战略到执行》告诉你:每个岗位,都是战略的“节点”。
- 创业者:避免空有愿景,死于执行力;
- 中层管理者:掌握推动变革的“非权力影响力”;
- 项目经理:学会用“生长思维”替代“交付思维”;
- HRBP:设计激励机制来“养活”战略;
- 甚至普通员工:也能看清自己岗位对整体战略的意义。
这本书,不是“读完就忘”的工具书,而是能放进日常会议、项目复盘、绩效评估中的“战略脚手架”。
你不必全盘照搬,但至少要学会问一句:“我们的战略,正在‘生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