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含《曹冲称象》《雪孩子》《三个和尚》《崂山道士》的注音版图画故事书,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IP授权,专为小学一二年级设计。每册配拼音+精美插图+趣味贴纸,让孩子边读边玩,轻松提升识字量与理解力。是家长送孩子的“启蒙神器”,也是课堂外不可多得的优质阅读资源。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一看到书就喊“好无聊”?可一旦拿到这本带贴纸的《曹冲称象》注音版图画故事书,情况立刻反转——不是因为内容有多复杂,而是它懂孩子。
这套书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倾情出品,集结了中国动画黄金时代的四大经典:《曹冲称象》《雪孩子》《三个和尚》《崂山道士》。这些故事可不是随便选的——它们曾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成长,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寓意深刻,尤其适合6-8岁儿童的认知水平。
更关键的是,每本书都配有标准汉语拼音,不仅标注每个生字,还用不同颜色区分声母、韵母和声调,像给汉字“穿上了小鞋”,帮助孩子精准认读。有家长反馈:“孩子第一天读‘曹冲称象’时,自己拼着拼着笑了出来——原来‘称’字这么有趣!”
而那个令人惊艳的“赠贴纸”设计,才是让孩子们“停不下来”的真正秘密。贴纸不只是一次性装饰,而是互动式学习工具:比如读完《三个和尚》,可以贴一个“和尚”在天平上,模拟“没人挑水,水缸干了”的场景;读完《崂山道士》,贴一个“画符”小人,猜猜他能不能真飞起来?一边读,一边动手,大脑兴奋度直接拉满。
别看这些故事都是老经典,其实每一篇都在悄悄给孩子“种下思维种子”。
《曹冲称象》教孩子“化大为小”的科学思维——面对大象无法称重的问题,曹冲没有硬来,而是想到用船、石头和刻痕,把重量换算成等量体积。这不正是现代数学中的“等效替代法”吗?现在的孩子学数学难,不是因为题目太难,而是缺乏这种“动脑筋”的习惯。这本书通过直观画面,把抽象概念变得“看得见、摸得着”。
《雪孩子》则是一部温暖的“情感教育课”。小白兔的雪朋友被火融化,最后变成云朵飘向天空。这一幕,多少孩子看完后默默流泪。它教会孩子关于失去、记忆与爱的延续——有些离开不是消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三个和尚》讲的是“责任分散”现象,但不是说教。当三个和尚都不愿意挑水,结果大家喝不上水;后来谁都不服谁,反倒成了团结的契机。这个寓言至今仍是管理学、心理学的经典案例。
至于《崂山道士》,更是充满奇幻想象力。那道“画符变门”的戏法,表面上是神仙法术,实则是对孩子“信念力”和“专注力”的隐喻。你信它能穿墙,它就真能穿墙——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心念之力”吗?
这些故事,远不止是“讲个笑话”。它们是中国文化中智慧与人性的结晶,经过几十年验证,依然鲜活如初。
市面上打着“经典”“拼音”“儿童读物”旗号的书太多了,但真正用心做、经得起推敲的却不多。
首先看“版权归属”——是否明确标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授权”?这不是营销话术,而是品质保障。上美影的作品,无论是人物造型、构图风格还是文字润色,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东方美学气质。比如《曹冲称象》中那艘木船,细节到每根钉子的位置都真实还原古画质感。
其次看“拼音系统”是否科学。有的书只是加个拼音框,却忽略声调标注、词组连读等实际使用问题。而这套书采用“双层拼音”设计:主拼音标在字上方,轻声字用灰色小字标注,特别适合刚学拼音的孩子辨析。还有“亲子共读提示”小贴士,比如“这个‘称’字,读作‘chēng’,像秤杆一样要稳!”
再者,别忽视“贴纸”背后的教育价值。很多书送贴纸,不过是应付差事,而这套的贴纸设计有逻辑:每册对应一个核心情节,贴在相应页面,形成“阅读-思考-动手-复述”的闭环。孩子读完后,会主动问:“我能不能把曹冲的秤画出来?”
最后提醒一句:千万别被“全套”“买二送一”迷惑。真正的“全套”应包含完整系列,且版本统一。这套书目前在多个平台销量破十万册,正是因为它做到了内容、形式、教育目标三统一。
所以,如果你正在为孩子找一本既能识字又能启智、还能激发兴趣的课外读物——这本《赠贴纸曹冲称象注音版图画故事书》,或许就是你一直在等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