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公司里最怕开会的不是中层,而是某些“纯业务出身”的高管?
不是怕PPT,是怕 CFO 突然提问:“这个项目预期 ROI 是多少?”
然后全场安静,空气凝固,他只能尴尬地笑了笑:“我们先做做看嘛……”
兄弟,这不是创业初期的小团队试错心态了,这是2024年,企业拼的是“精算式增长”。
不懂财务的高管,就像不会看地图的司机——方向感再好,也迟早开进沟里。
很多人以为业财融合就是“财务多配合业务”,或者“让财务系统快点审批”。
错!大错特错。
真正的业财融合,是**业务和财务在战略层面上的双向奔赴**。
它不是财务去“支持”业务,而是财务成为业务的一部分,业务也必须理解财务的逻辑。
比如:当你决定进军东南亚市场时,财务不该只是算成本,而要提前参与选址、定价、税务架构设计;
而业务负责人,也不能只说“能打爆”,得回答:“多久回本?边际贡献率多少?”
麦肯锡的研究显示:实现深度业财融合的企业,决策效率提升40%,资源浪费减少35%以上。
更可怕的是,这些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在经济下行期,存活率高出同行近两倍。
想象一下:两个高管同时接到“明年增长30%”的任务。
A 说:“多招销售、加大投放、搞几场大促!”
B 问:“当前客户LTV是多少?获客成本是否可控?哪些区域/产品线有正向杠杆?”
三年后,A 的部门被砍,B 已升CFO甚至CEO。
区别在哪?一个靠热血,一个靠数据;一个拼执行力,一个拼决策质量。
财务思维,不是让你去记账,而是培养一种“价值导向”的决策本能。
它教会你:每一分钱花出去,都要问三个问题——
→ 它创造了什么价值?
→ 这个价值可衡量吗?
→ 回报周期和风险是否匹配?
这才是高管的核心竞争力:**把激情转化为可持续的增长引擎**。
太多企业还在上演“业务骂财务太保守,财务嫌业务乱花钱”的戏码。
结果呢?业务冲太快,现金流断裂;财务控太死,创新全被扼杀。
这根本不是沟通问题,是组织认知的断层。
看看阿里是怎么做的——他们推行“财务BP(Business Partner)”制度,让财务深入前线。
每个业务单元都有专属财务伙伴,参与OKR制定、项目评审、绩效复盘。
腾讯则要求所有总监级以上干部,必须通过内部“财务领导力”认证。
这不是形式主义,是逼你换脑子。
未来的趋势已经清晰:
**没有财务思维的业务 leader,走不远;
没有业务洞察的财务 leader,没地位。
**
只有两者融合,企业才能既跑得快,又不翻车。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业财融合趋势下,高管不学财务还能混几年?
答案可能是:下一次财报会议,就是你的告别演出。
别等到被追问“这笔投入值不值”时才后悔没早点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
毕竟,在这个连奶茶店都在算单杯毛利的时代,
谁还敢说自己“只懂业务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