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时代之峰的经典之作,TIME3100/TR110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以一体化袖珍设计风靡一时。本文深入解析其性能、适用场景与当前市场价值,帮你判断这款“老将”是否仍值得入手。
说到便携式粗糙度仪,绕不开北京时代之峰这个名字。
而TIME3100和TR110,正是它在200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推出的“双子星”产品线。
这两款机型本质上是同一平台的不同命名版本:TIME3100多用于出口或特定行业定制,TR110则是国内市场的标准型号。
它们的最大亮点就是“一体袖珍式”设计——把传感器、驱动箱、显示单元全部集成在一个手掌大小的机身里,彻底告别传统分体式的繁琐连线。
别看它个头小,却能测量Ra、Rz、Rq、Rt等十余种国际通用参数,标配小型触针(金刚石探针,半径约5μm),符合ISO、GB/T 6062等主流标准,堪称当时国产粗糙度仪的里程碑。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测个表面光洁度吗?有那么神?
关键在于“集成”二字带来的革命性体验。
以前的粗糙度仪,主机、驱动器、传感器三件套,搬来搬去像在组装实验台;而TR110往工具包里一塞就走,现场检测效率直接翻倍。
它的操作也足够“傻瓜化”:开机→贴合工件→按测量键→3秒出结果,数字直读,自带微型打印机(部分批次)还能当场打报告。
对于车间质检员来说,这简直是解放双手的神器。
更难得的是,它用两节AA电池供电,续航长达20小时以上,适合野外或无电源环境。
虽然后来出现更多智能机型,但TR110的“皮实耐造”口碑极佳——金属外壳+橡胶护角,摔几次照样干活,真正做到了“工业级便携”。
别以为只有高级工程师才用得上它。
事实上,TR110的用户画像非常接地气:
一线机加师傅靠它快速判断车削/磨削质量;
模具维修工用它评估抛光效果;
甚至汽修店老师傅也会买一台,检查发动机缸体磨损程度。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 机械加工车间的工序间抽检
- 设备维护时的表面状态评估
- 教学实训中的基础测量演示
- 外出巡检或客户现场验收
它的定位很清晰:不是实验室高精度研究设备,而是生产一线的“粗糙度快检枪”。
如果你追求的是±5%以内的重复精度和快速响应,那它完全够用;
但若你需要纳米级分辨率或全自动扫描分析,那还是得上高端分体式设备。
新手上手TR110,记住三个关键词:清洁、平稳、轻放。
测量前务必擦净工件表面油污,否则探针容易卡滞或读数漂移。
放置仪器时要确保底座完全贴合,避免倾斜导致滑行轨迹偏移。
最忌讳的是用力按压机身——这会导致触针过载损坏,而更换探针模块可是一笔不小开支。
日常保养很简单:
用软布擦拭外壳,定期用酒精棉清理导轨;
长期不用时取出电池,防止漏液腐蚀电路。
特别提醒:南方潮湿地区建议搭配干燥剂存放,避免内部电子元件受潮失灵。
如今市面上流通的TR110多为二手或库存老机,选购时务必警惕:
Q:显示模糊或开机无反应?
A:先换电池,再检查电源接触片是否氧化。
Q:测量数据跳动大?
A:大概率是触针磨损或导轨积尘,需专业清洁或更换配件。
Q:能连接电脑吗?
A:标准版不支持USB或蓝牙,如需数据导出请认准带RS232接口的特殊版本。
总的来说,全新库存机已罕见,二手价格通常在800-1500元之间。
如果你预算有限且需求简单,淘一台成色好的老款TR110仍是性价比之选;
但追求智能化和数据管理,不如加点钱上新款TIME系列无线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