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明明加班到凌晨,却还是担心明天会不会被优化?
想跳槽创业,可一想到“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脚就迈不出去?
市场风向说变就变,昨天还蒸蒸日上的项目,今天就被政策按下了暂停键?
别慌,这不是你一个人的焦虑。
在这个VUCA(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时代,不确定性早已不是例外,而是常态。
而我,也曾是那个在风暴中握不住方向盘的人——直到我走进EMBA课堂,才真正明白:风险,不是用来害怕的,而是用来管理的。
刚入学时,我以为EMBA教的是怎么融资、怎么估值、怎么画PPT路演。
结果第一堂战略风险管理课,教授就甩出一句话:“90%的企业失败,不是因为风险太大,而是因为对风险一无所知。”
醍醐灌顶。
我们总以为“高风险=高回报”,于是盲目追风口、All in创业、杠杆买房。
但EMBA教我的第一件事是:真正的高手,从不赌命,他们只做“已知风险”的管理者。
比如,用SWOT+PESTEL模型预判行业拐点,用蒙特卡洛模拟测算项目失败概率,甚至给“情绪波动”建立压力测试机制——是的,在顶级商学院,连“心态崩了”都被量化进风险清单。
纳西姆·塔勒布说:“风会吹灭蜡烛,却能让火越烧越旺。”
EMBA最震撼我的,是它教会我把不确定性变成“养料”,而不是“威胁”。
我们学了一个叫“期权思维”的概念:与其押注一个方向,不如布局多个可能性。
举个例子:
一位同学原本在教培行业,双减来袭前,他没死守主业,而是用EMBA学的“情景规划法”,提前布局了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家庭教育咨询和海外研学三条线。
当风暴来临时,主业务归零,但其他两条腿撑住了现金流,甚至反超了过去。
这,就是“反脆弱”的力量——不是抗打击,而是从打击中获益。
你以为风险管理只是CEO的事?错了。
在EMBA的“个人领导力”模块中,我们竟然要给自己做“职业风险审计”:
你的技能是否正在贬值?
你的社交网络是否同质化?
你的收入结构是否过于依赖单一来源?
我这才意识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CEO。
而EMBA,就像给大脑装了一套“战略级操作系统”——
它不保证你永不翻车,但它让你在每一次颠簸中,都能迅速校准方向。
更讽刺的是,很多年薪百万的人,风险管理能力还不如一个精算师;而真正活得从容的,往往是那些懂得“动态对冲”的人。
所以,当你还在焦虑“要不要辞职”“该不该投资”“能不能扛过这轮寒冬”时,也许缺的不是勇气,而是一套科学的决策框架。
EMBA不会告诉你答案,但它会给你提问的能力、建模的工具和穿越周期的认知韧性。
这不是奢侈品,而是这个时代的生存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