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東西的時候,很少有人會關心自己的空間是否可以放下,是否還有多餘空間來安置新買的東西。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人在買完東西後才發現沒地方可以放,最終弄得房間越老越亂。實際上,只要掌握收納清理的技巧,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間,收納最多的東西。這裡360常識網給大家分享一些收納清理的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斷舍離收納法
1.三分法
三分法是山下英子認為最重要的整理收納方法。比如廚房,可以大體把廚房裏的東西分成食材、烹調器具和餐具三大類。原則上,這三種類不能混淆,比如碗櫃裏放著食物,這類情况就一定要避免。
不要在一開始給物品進行過細的分類,過細的分類會引起混亂,比如分成四類容易記不住,而分成兩類又不够,分成三類剛剛好,方便行動。先分成三類,然後再細分成三類,依次類推。這樣,分類工作就能順利進行下去了。
我把調料分成三類,最上層是粉末狀調料,鹽、糖、蘇打粉和胡椒粉,中間層是常用調料,醬油、醋、麻油、料酒,最下層是不常用調料,白醋、蚝油、番茄醬等。
2.“七、五、一”總量限制原則
山下英子的“七、五、一”總量限制原則是,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七成物品,比如帶門的櫥櫃;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三成物品,比如碗櫃、餐具架;裝潢性的專門給人看的空間,只能放一成物品,比如酒櫃、裝潢架。留出的空餘是美觀的保證,它讓人產生好好維持和收拾的欲望,同時它也是物品進出的通道,讓物品的進出變得更加順利。
對於這點,我深以為然。我們不妨隨意翻開一本家居雜誌,不難發現,家居環境之所以賞心悅目,並不是收納工具多精妙、收納技巧多高超,而是因為收納的物品數量很少。衣櫃了掛著幾件衣物,書架上擺上三、四本書,這樣的環境想不賞心悅目都很難。在家庭整理中學會控制物品總量,學會留白,環境自然會美觀。
3.伴隨總量限制原則的替換原則
伴隨總量限制原則的替換原則,這裡強調的是“斷”與“舍”的動態迴圈。即提倡在購買新物品之後,替換掉家裡物品中排名靠後的同類,物品總量不因新物品進家而發生改變,比如我們買了一件新衣服,就捨棄衣櫥裏一件好感度最低的同季節衣服,永遠只用最好的幾件。
這一原則非常重要,如果家裡的物品只進不出,那麼很快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而不得不再進行一次全面的“斷舍離”了。對物品進行更新和替換,永遠只用最喜歡的東西,心情也會變得開朗。
4.只需一個動作原則
只需一個動作原則,是指物品的拿取和歸位,靠最少的動作就能完成。比如打開櫃子、從裡面取出箱子、打開蓋子才能拿到一樣物品,這樣的擺放管道就顯得繁瑣。拿出物品所需要的動作,充其量就是打開櫃子、取出物品,這兩個動作,這樣人就不會覺得麻煩,用完以後將物品歸位也非常便捷。花點心思去除多餘動作,人就不會產生多餘的壓力,整理工作就不會變成負擔。
做到“只需一個動作原則”,就要注意物品的擺放管道。不蓋蓋子,讓物品敞開口放,會簡化拿取動作。在物品的排列上,我儘量將物品排成一排,而不是裡裡外外地放上幾排,這樣我所需要的東西都在明面上,拿取和歸位都自由而方便。
家裡的零食角。塑膠盒子去掉蓋子敞開放,包裝盒和包裝袋開口處剪掉一圈,開口放,方便拿取。
家庭收納整理小妙招
1.家庭收納中要有全域觀
我相信《斷舍離》的讀者在家庭整理行動之前,會先在大腦裏先給物品安排合理的位置,這個位置經過我們的仔細推敲,是我們給物品合理分類、統籌家庭收納系統的結果,它符合生活動線,也符合家庭變化的需要。
比如,最近我兒子在小房間獨立睡覺了,這是生活中出現的一個變化。我把兒子的衣物從主臥搬到了小房間,放在與兒子身高相符的高度。這樣做既符合生活動線——方便我們為他拿取衣物,也方便日後訓練他在穿衣服上的獨立自主。
2.不為收納而買收納工具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陷入一個思想的怪圈,認為沒有好的收納工具就做不好收納,所以我們買了一堆“具有龐大功能”的收納的工具。可是真正用到實際中,又發現相當一部分收納工具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便捷和實用。
其實,收納不是靠收納工具,而是靠控制物品總量以及對物品擺放管道的思考。如果我們能善用手邊的收納資料,或許我們根本不用花心思研究琳琅滿目的收納工具,更不用把它們搬回家。
我建議大家在購買收納工具之前,先進行斷舍離,捨棄不用物品,這樣家裡會多出很多的儲藏空間。然後根據留下的物品來評估所需要的收納工具,也許你會發現,原本以為要用大盒子裝的,其實小盒子就可以了。要用複雜的收納工具收納的衣物,實際上直接疊放就OK了。
3.活用現存的收納工具
巧用現存的收納工具,把自己原本冷落了的、或是用錯地方的收納盒、收納箱重新用起來。我家裡有不少樂扣樂扣保鮮盒,現在我用它們來裝一些會頻繁使用的生活小物件。以前家裡盛米用著專門盛米的盒子,我發現把米袋剪開了直接用米反而方便,米盒似乎也沒用用處了,我便用米盒裝兒子繪本了。食品包裝的紙盒剪掉蓋子,也是不用費腦的收納管道呢!
去掉蓋子的茶葉盒,用起來也很方便。我老公愛喝茶,家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茶葉盒空出來,這些盒子裝孩子的畫筆很不錯。宜家的塑膠杯我原本是買給兒子過家家用的,現在卻成了裝他零碎的手工資料的工具。
4.及時歸位
家裡整潔的環境靠維持而不是靠一次又一次的整理,所以將物品及時歸位很重要。歸位包括兩方面,一是用完一樣物品歸回原位,二是新的物品進家,第一時間把它放到合適的地方。
家中每一樣物品的位置,都是我仔細研究、嚴格安排的,我對所有物品的位置瞭若指掌,歸位也變得异常輕鬆。我開始不能忍受物品攤在那裡無人管理的狀態。我開始重視兒子的整理意識,要求他每次玩好一樣玩具必歸位妥當。歸位帶來的福利,是再也不用為找東西而煩惱了,這為我們節約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生活被安排得井井有條。
過只有必要東西的生活吧
需要的:
1,最近一年中家裡人用過而且之後還會使用的東西。
2,雖然有一年以上沒有用過,但是有預定什麼時候使用的東西。
3,經過認真思考還是覺得不能扔掉的東西。
不需要的:
1,最近2、3年間家裡人都沒有用過而且也沒有預定要使用的東西。
2,壞掉的東西,不能清除污垢的東西。
3,不合愛好的東西。
决定放置物品的場所
1,决定東西必須放置的位置
2,在使用的場所放置使用的東西
3,把放東西的地方固定下來
壁櫥的收納
要點1,用架子、隔板、抽屜等小東西分割
要點2,經常使用的東西要放在最容易存取的地方
要點3,根據用途决定收納的地方,分類
要點4,抽屜放在視線下麵
要點5,輕的東西放上面,重的東西放下麵
上:很難存取的地方。放大箱子和棉被。前面有把手的收納箱很方便。可以放置一些根據季節變化才使用的東西和不常用的舊東西。但是不能放重的東西。裡面是用了梯子也够不著的地方,可放置不用的東西。
中:存取最輕鬆的黃金區域。可以收納日常常用的東西。收納衣服可以使用抽屜和衣架。如果僅僅放被子可以把大收納箱放在下麵,有效利用空間。裡面的位置看不見,但是比較容易够得著。用架子隔開,小東西放在箱子裏,可以收納衣服和包這樣的東西,包括急救箱、雜貨、不常用的書和舊雜誌等。
下:蹲下取東西也很方便,可以放衣服、熨斗、吸塵器、孩子的玩具等。放一些經常使用的東西,可以使用衣架、專用的架子、抽屜、櫃子等。裡面可以收納家電等不常使用的東西,但是要注意防潮。掌握基礎技巧,合理利用壁櫥的空間吧!
廚房的收納
1,以最小限度的動作存取
2,各種尺寸、形狀的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