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歲院士孫燕作為一名腫瘤專家,在抗癌一線工作了60多年,提到人人談之色變的癌症,他建議大家自身做好防癌工作。
孫燕院士認為,預防要比治療更管用,希望大家要遠離身邊的各種致癌誘因。
一、遠離癌症,首先要做到四件事
1、遠離不合格的速食
速食解决了很多上班族的飲食困擾,但有些速食是不合格的,而且是油脂高、糖分高、澱粉多的食品,經常吃速食很容易導致體重上漲,而肥胖是癌症的一大誘因。
2、遠離肥胖
世界癌症基金研究會建議,在標準的體重範圍內盡可能瘦一點,肥胖不僅僅影響個人形象,還可能引發癌症。個人不良的一些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導致體重增長過於肥胖,而肥胖會引發各種糖尿病、高血壓等的慢性病,還會新增大腸癌、胰腺癌、乳腺癌等的癌症患病幾率。
3、遠離致癌物質
一定要遠離身邊可能致癌的因素,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環境受到污染破壞,致癌物質被暴露出來。
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需要接觸各種致癌物質,像各種放射性的物質砷、氡、甲醛、苯等,長期接觸會導致癌症發病率上升。還有霧霾、微生物感染、烟草等,都是癌症的誘因,一定要遠離。
4、遠離壞情緒
好的情緒和心態,對於人體健康非常重要,不善於調節情緒,總是生悶氣、焦慮的人,被稱為是"癌前期性格",這種性格的患癌幾率更高。國外有研究發現,如果長期精神壓抑,更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囙此一定要遠離壞情緒。
二、哪些人更容易得癌?
1、家族有癌症病史的人
這裡說的癌症病史,指的是直系親屬得過癌症的病史。腫瘤遺傳學研究發現,癌症與遺傳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直系血親得過癌症,那後代就可能攜帶癌症的一些基因,患癌的風險也會高於一般人。
2、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監測資料顯示,癌症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一般40歲以上的人,患癌症的幾率開始上升。
3、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不好的人
比如吸烟、喝酒、經常熬夜、喜歡吃甜食、加工肉類等不良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會新增癌症的發病風險。
4、生活或工作的環境處於癌症高發區
由於環境污染等原因,生活在癌症高發區的人需要長期接觸一些致癌物質,相對來說患癌的風險也更高,這種情況需要定期做好癌症篩查。
癌症作為一種嚴重疾病,很多人都談之色變,但如果能做好預防、早期發現,癌症的治療會更有效。平常要遠離致癌物質和致癌因素,擁有一個好的心態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做好定期的體檢篩查。
參考資料:
[1].《到底哪些人容易得癌症?醫生說得癌症的人都屬於這五類人!》.腫瘤專科醫生.2020-09-29
[2]《孫燕院士:牢記四條防癌經遠離腫瘤君》.中國科學報.2018-07-20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