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病,是一種由先天性銅代謝紊亂而產生的、以肝硬化和腦病變為特徵的遺傳性疾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有:錐體外系症狀、精神症狀、肝硬化及腎功能損害表現。有些病人還可出現角膜色素環(K-F環)。
01
發病原因及病人發病後症狀表現
1、病因概述
ATP7B基因突變是導致該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而ATP7B基因主要負責肝臟內銅的轉運。因其部分或全部功能喪失,不能將多餘的銅離子從細胞內轉運出去,從而導致銅離子沉積於肝、腦、腎、角膜等組織中。
2、症狀概述
其臨床表現主要為錐體外系症狀、精神症狀、肝硬化及腎功能損害表現。
3、典型症狀
(1)肝臟症狀
以疲倦、乏力、食欲減退、腹痛、黃疸、腹水、蜘蛛痣等症狀為主。很少出現急性肝衰竭和急性溶血性貧血的病人,比短期死亡更多。
(2)神經症狀
以表情古怪、肢體震顫、動作遲緩、肌肉强直、無意識的舞蹈、蠕動等為主要表現。有些病人還可能有語言障礙、平衡失調、步態不穩、癲癇等表現。
(3)心理症狀
其主要表現為情緒障礙和行為异常,如淡漠、抑鬱、興奮、躁動、動作异常、攻擊行為等,少數病人還可出現幻覺、妄想、傻笑、記憶喪失、反應遲鈍、智力障礙、人格改變等。
(4)眼睛症狀
角質層色素環(K-F環)是該病最主要的表現,在角膜內表面可以看到綠褐色或金褐色的環,為眼內銅沉積所致。
4、其他症狀
(1)大多數患者存在皮膚色素沉著。
(2)腎內銅離子沉積會導致腎小管重吸收障礙,出現血尿、蛋白尿等症狀,少數患者還可能發生腎小管性酸中毒。
(3)如在肌肉或骨骼中沉積銅離子,出現肌無力、肌萎縮、骨質疏鬆症、骨及軟骨變性等現象。
(4)銅離子在血液中沉積,就會發生輕中度貧血。
5、併發症
門脈高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
02
生病後應做的檢查與診斷
1、預期檢查
臨床上可建議患者進行肝銅含量、血清銅藍蛋白、銅氧化酶活性測定等檢查,然後根據患者情况選擇肝腎功能、骨關節X線平片、腹腔鏡、基因檢測等。
2、實驗室檢查
(1)血清銅藍蛋白和銅氧化酶活性測定
肝豆狀核變性患者血清銅藍蛋白顯著降低,銅氧化酶活性與血清銅藍蛋白含量成正比,兩者的測定可作為診斷依據。
(2)測定人體中的銅
血清銅、尿銅和肝銅等常見的檢測方法,肝銅含量是診斷本病的金標準之一。
(3)肝功能檢查
肝臟損傷為主要表現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如血清總蛋白下降、γ-球蛋白昇高等。
(4)腎功能檢查
在腎功能受損的人群中,會有蛋白尿、血尿、尿素氮、肌酐升高等症狀。
3、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骨關節
發現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或骨軟化等,多見於手術。
(2)頭顱CT或MRI
可以發現病人的腦損傷情况,對治療有一定的參攷價值。
4、其他檢查
(1)腹腔鏡檢查
可以看到肝硬化結節,可以幫助判斷病人肝臟受損的程度。
(2)遺傳檢驗
如果有症狀的病人或者有家族遺傳史的人,可以考慮做基因檢測。
5、診斷原理
初步診斷可依據角膜K-F環、震顫、黃疸等典型臨床表現及家族史,結合肝銅含量測定、肝腎功能、骨關節X線平片、基因檢測等檢查,確定診斷。
6、鑒別診斷
肝型肝豆狀核變性與肝病、慢性膽汁淤滯綜合征、門靜脈性肝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的區別。角膜K-F還不存在任何异常的銅代謝,如血清銅减少,尿銅升高,血清銅藍蛋白和銅氧化酶明顯降低。
03
鼓勵病人在治療後積極鍛煉,做好護理
1、心理護理
病人及家屬應多與醫生溝通,瞭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這種疾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病人往往情緒低落,對治療缺乏信心,家屬要關心、理解病人,讓病人感受到家人和朋友的關懷,樂觀面對疾病。
2、用藥護理
大多數病人需要長期服藥,要嚴格遵從醫囑用藥,不能自行停藥或者隨意調整藥物的用量;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讓醫生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和治療方案;在用藥的時候要仔細觀察是否出現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牙齦出血等不良反應。
3、日常護理
(1)創造一個舒適安靜的休息環境,减少刺激。
(2)急性期病人應臥床休息,肢體活動不靈活,家屬應加强看護,防止病人跌倒或墜床。
(3)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時補充衣物,避免受寒引起感冒。
(4)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勤洗手、洗澡、換衣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病理檢測
有無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徵象,有肝損害時,要密切觀察有無黃疸、腹水、胃底靜脈、食管靜脈曲張等异常表現,一旦有异常表現,要及時複診,以免延誤病情。
5、膳食調理
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保證機體功能的正常運轉,對控制病情、維持治療效果、促進康復有輔助作用。
6、膳食建議
食用低銅、高蛋白質、高糖的食物,避免使用銅質餐具和炊具。控制飲用水中的銅含量,最好用淨化水、純淨水代替自來水。
7、飲食禁忌
應該儘量避免吃堅果類、巧克力、豌豆、蠶豆、玉米、香菇、貝殼類、螺類和蜜糖、各種動物肝和血等含銅多的食物。
結語:該病如能早期治療,症狀(尤其是神經症狀)可能停止發展或得到緩解。如果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