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肝病患者總得來說還是處於一個較多的情况,不過近幾年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肝炎疫苗普及,以及相關治療藥物的應用,肝病患者的治療效果也呈現較高的水平,同樣肝癌的治療也有較大的提升,而且現時肝癌的治療方法也越來越多,雖然以前很多人說肝癌是癌中之王,但現在看只要按時定期複查、早期發現,戰勝肝癌也不是夢!
現代醫學對於癌症的治療研究進展很快,而找出肝癌更有效的治療突破,追求治癒,一直是醫學界努力的方向。如今在肝癌治療領域中,已有更多的篩檢科技及治療選擇,面對這個無聲的奪命癌症,我們不再節節敗退、束手無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除惡務盡了。
打開騰訊新聞,查看更多圖片>;
肝癌的危險因素: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原因會造成肝硬化,進而產生肝癌
我們都知道,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C型肝炎長期損傷肝臟會導致肝硬化,並有可能進展為肝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有:肝硬化、長期酗酒、長期進食含有黃麯黴毒素食物、自體免疫性肝炎、寄生蟲感染、代謝性疾病(比如肝鐵沉著症、銅代謝异常等)、原發性膽道肝硬化及其他少數肝臟浸潤性疾病等,都有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
而且如果有肝癌家族史,以及因為環境因素,攝入了大量砷的情况,也是有較大可能患肝癌的。
現時,隨著生活方式的調整改變,有研究認為脂肪肝、糖尿病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的致癌3大危險因素,而且出現惡化的過程不一定會有肝硬化。我國患脂肪肝和代謝綜合征的病人數持續新增,所以可以預期無慢性病毒肝炎感染的肝癌患者比例也會囙此出現攀升。
肝癌分期
對於肝癌的分期國際上有很多方案,而肝癌分期主要用於預後評估,以及治療方案確定,目前來看巴賽隆納臨床肝癌(BCLC)系統可能提供最具預後價值的資訊,當然對於大家來說也容易理解,我們就用它的方案來跟大家舉例說明:
第0期
如果患者肝腫瘤為單一顆、小於2公分,可歸納為第0期,患者的預後、存活率最好。治療方法可以考慮開刀手術等管道
第1期
腫瘤少於或等於3顆、每顆皆小於3公分;或單顆小於5公分,屬於第1期。第1期病人預後很好,可儘量采手術或經皮射頻燒灼術治療,達到完全清除腫瘤。
第2期
當單顆腫瘤體積超過5公分,或是多發性腫瘤,大小超過3公分,歸納為第2期。此時能够以手術等手段完全清除腫瘤的難度提高,如果無法進行開刀等手術管道的患者,一般醫生會建議經肝動脈血管栓塞治療,或再加上輔助其它治療,多種治療齊下控制腫瘤生長。
第3期
當腫瘤侵犯到肝內血管或發生遠端轉移,即為肝癌第3期。肝癌的分期與其它腫瘤分期不同,其它癌症如果發生轉移都屬第4期,在肝癌屬3期。當腫瘤位置已散發、不局限於肝臟內,則治療必須進行靶向藥物治療或免疫治療等全身性治療。
第4期
不論腫瘤大小、幾顆、是否轉移,只要患者的肝臟功能差,肝機能嚴重衰退,皆屬於第4期,此期治療棘手,預後多半不好、存活率也比較低。
抽血及影像檢查可確診肝癌
抽血的管道主要是檢查甲胎蛋白,如果是高風險人群,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如果甲胎蛋白超過標準較高時,就要注意是否有肝癌,不過由於肝臟發炎、細胞再生或懷孕時,或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甲胎蛋白的數值也可能升高,囙此要再配合影像檢查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囙此,甲胎蛋白多用於初步的篩查。
影像檢查包括超聲波掃描、CT、血管攝影、磁振造影檢查等,對於肝癌的診斷具有參攷價值,也能彌補血液檢查的不足。如果是影像檢查仍無法完全確定,那麼就要考慮肝腫瘤切片進行病理檢查,做最後確認。
肝切片即肝穿刺,是在超聲波或CT的引導下,用細針直接刺入病人的肝臟,採取些微小肝臟組織做檢驗。但如果病人有腹水,或凝血功能太差、意識不清無法配合,則不適合做切片檢查。
浸潤型肝癌常數不清有多少個腫瘤。大部分的肝腫瘤在影像檢查下粒粒分明,獨立生長,但如果是浸潤性肝癌,多半不成形、邊界也不明顯,甚至會分散成片,而且惡性度通常較大,這時醫師也無法數清究竟有幾顆腫瘤。
針對浸潤性肝癌的治療管道,如果發現時腫瘤範圍分佈小,會儘量采手術切除乾淨,不過因為浸潤性肝癌惡性高、生長快,發現時多半已有血管浸潤侵犯,此時就需要全身性治療,例如靶向藥物的治療等。
肝癌治療管道有哪些?什麼病情用什麼方法有講究!
其中,手術及射頻燒灼術屬於根除性療法,也就是最能將肝癌清除乾淨的方法,但不是每個病人都能做,且因肝癌具有復發率高的特性,醫師依照病人身體及腫瘤狀況,會選擇最適合的治療,且可能採取不只一種治療。
手術切除
1、傳統開腹手術:在腹部切開10至20公分的傷口,直接將腫瘤切除,這種術式的視野最好,可以把病灶看得一清二楚,缺點是傷口大,復原慢,病人術後不適感也是最强的。
2、腹腔鏡手術:通常在腹部開3至4個0.5至1公分的小傷口,用內窺鏡由小洞口進入腹腔,將肝臟腫瘤切除。如果肝癌不大,長在肝臟表面,而且局限於肝臟某一區域範圍,可以考慮用腹腔鏡手術切除,傷口較傳統手術要小,且復原快。
手術是肝癌治療的優先選擇,不過要看腫瘤大小、數目與生長位置而定。如果肝癌集中在肝臟的其中一葉,就算腫瘤數目多或是長得大,只要能够切除乾淨,剩餘肝臟也足以承擔恢復期的生理所需,就建議手術;如果多發性腫瘤擴散於肝臟的雙葉,較難切除乾淨,就需考慮其他治療方法。
射頻、微波燒灼術
另外,能否手術治療也要看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定,如果是老年人、肝臟或心肺功能較差者,建議採用經皮微波或者射頻燒灼術管道,减少身體及肝臟的負擔。這類手術都是利用治療針置入腫瘤當中,運用電流以無線射頻或微波管道產生組織震動與熱能,讓癌細胞的蛋白質凝結,達到癌細胞壞死目的。
微波凝固療法:利用微波使分子產生熱能,清除癌細胞,每次燒灼的範圍相對較小、速度較快,適合3公分以下的腫瘤。
無線射頻燒灼術:將高頻電流導入腫瘤組織,使分子震動摩擦產生熱能。可燒灼的範圍相對較大,可使用在3至5公分的腫瘤上,但治療時間較長,每次約20至60分鐘不等。
以上面兩種方法治療小型肝癌,腫瘤清除率高達90%以上;但如果用來治療較大型的肝癌,效果會因腫瘤越大,而逐漸降低腫瘤完整清除率。整體來說,這類療法對於早期肝癌的腫瘤清除率與手術治療接近,局部的復發率較手術切除略高,不過臨床統計發現患者的長期存活率是沒有差別的。
這類手術優缺點都比較明顯,一般用於怕開刀、擔心傷口大、術後復原慢,以及老年人,心肺功能差的手術高風險人群,其術後感染、出血風險以及術後疼痛程度都比開刀低。
肝動脈栓塞術
這種手術適用於多發性腫瘤,或是無法接受切除手術等局部治療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