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心肝寶貝,這也可體現到"肝",對於人體來說是最寶貴的器官之一了,幾乎每個正常生理功能都少不了它。
它能給我們身體排毒解毒,一旦肝臟不好,解毒功能受到影響,就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
並且肝臟是一個沒有痛覺神經的器官,如果出現的症狀較為明顯的時候,這已經說明肝病已經到了中晚期。
1、尿液顏色加深
正常健康人的尿液應該是透明,淺黃,無雜質的,當然早上起來第一次的排尿顏色會有所加深,這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你在白天喝够足量的水的時候,依舊發現尿液是深黃色,並且嚴重時還有點濃茶的顏色,這可能是肝臟出現了問題。
2、經常腹瀉
每當出現腹瀉的時候,大多數都覺得是胃腸道出現了問題,但是如果你已經服用了胃腸道的藥物,症狀還沒有減輕,這可能意味著是肝臟出現了問題。
特別是平時排便正常的人,可是最近便便卻總是細軟的,還不成形,這說明身體已經得了肝源性腹瀉。
另外一些膽囊炎或者膽結石的患者,也會出現類似於腹瀉的症狀,就建議到醫院檢查一下了。
3、尿液發臭
蛋氨酸經過消化與細菌作用後,除了釋放氨之外,還會產生二甲基硫化合物與甲基硫醇。
如果此時肝臟异常,這些物質只好通過尿液外排。
而這些物質會新增尿液中尿素氮與氨的含量,排出的尿液就會發出一種爛雞蛋或者是爛蘋果的臭味。
4、排便有血
排便有血一般是指便便的顏色發黑,血液和便便是混合在一起的。
如果你在此前並沒有吃動物血或者是含鐵量比較高的食物,就要警惕可能是肝臟异常引起的。
因為肝損傷會引發血液中膽紅素含量變多,所以患者排出的糞便可能還會有發白的現象出現。
習慣一:常亂用藥物的人
肝臟負責解毒,而是藥三分毒,藥物在進入身體中的時候也需要我們的肝臟來進行工作。
現在很多人都不按醫生的囑咐,自己用藥,此習慣會大大的新增肝臟的負擔,造成藥物性肝損傷。
不少藥物說明書中都會標有一句: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肝酶升高,這些藥更不可亂用。
習慣二:長期酗酒的人
長期飲酒,會在不知不覺中損傷肝臟的健康,我們喝的酒,只有10%會通過腸道排出,90%都需要肝臟來進行代謝。
而酒精在進入身體中以後,會代謝成在乙醇和乙醛,會直接刺激肝臟的健康,能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甚至壞死。
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少喝酒,能不喝就不喝,真的不能貪杯!
習慣三:經常生氣的人
總是生氣,發火的人患上肝臟疾病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生氣時,人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新增。
1、少喝點
少喝酒對肝有好處,地球人應該都知道。
2、均衡點
規律作息,均衡膳食,營養充足但不過量,控制好體重。
3、簡單點
放弃那些"吃點什麼養養肝"的念頭,不給肝臟新增額外的負擔。
4、用藥小心點
不隨便吃藥,在醫生指導下吃藥。
最後小編提醒大家,別忘了打乙肝疫苗,做好定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