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懷孕時,臍帶將胎兒和母體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胎兒出生十幾天后,臍帶脫落會留下疤痕,它被稱為"肚臍眼"。
很多人認為肚臍眼是個"雞肋"的存在,影響美觀,有些人的肚臍裏還有很多"泥",聞起來又腥又臭。為了弄乾淨它,人們各出奇招,用棉簽掏、用手摳……
但事實上,肚臍並非我們所想的那般無用。
一、肚臍真的一無是處嗎?
肚臍的作用之一,就是反映身體的情况。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神闕穴歷來是養生要穴,肚臍皮薄凹陷,無皮下脂肪組織,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很容易受寒邪侵襲,但同時也便於溫養。溫養肚臍,可鼓舞一身之陽氣,通過對神闕的溫養,可改善腹痛、腹瀉、急慢性胃痛、胃下垂等疾病的症狀。
肚臍的另一個作用就是給胎兒輸送養分。肚臍眼是臍帶脫落留下的疤痕,母親懷孕時,臍帶是孩子吸收營養的唯一通道,也是排出代謝廢物的重要通路。
另外,在進行一些腹腔鏡手術時,需要在肚子上開一個小口,此時肚臍就是不錯的選擇。肚臍本身就是一種"疤痕",在"疤痕"上開個口子,可以很好地隱藏傷口,不影響美觀。
不過對大多數人而言,肚臍的用處可能就是區分正反面了。
二、肚臍裏的泥究竟是什麼?
不知道你有沒有仔細觀察過,肚臍的褶皺部位會附著一層黑泥,這些黑泥究竟是"陳年老泥",還是新陳代謝的"排泄物"?
科學家曾收集60個志願者的肚臍眼泥,在200倍顯微鏡進行觀察,結果發現,多數黑泥呈現半透明色,有點類似頭皮屑。放大到500倍,又看見類似蚯蚓的黑線;放大到1000倍,發現有許多像螞蟻的東西在遊動,讓人感到頭皮發麻,它們其實是各種微生物。
肚臍到底有多髒?
要知道,肚臍眼是下陷的,是各種塵屑和微生物的彙聚之處,它就像一個生態系統,天然的"凹陷"環境,非常適合細菌生存。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肚臍眼裏的細菌可以高達120萬個,是馬桶細菌的4100倍,包括1400種菌株,有些種類只在海洋中找到過。據科學家推算,平均每個人的肚臍裏大約住著67種細菌,每種細菌又有不同的菌株。
當然,大部分細菌都是無害的,但如果致病菌大量繁殖、感染,就可能侵犯消化系統,引起腸胃炎,患者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表現。
肚臍的黑泥看著很不順眼,能不能摳掉呢?老一輩人總說,摳肚臍會破腸子,傷風。但其實,肚臍後面是結締組織,不通向腸道,屬於"死路"。
不過,肚臍的腹壁非常薄弱,如果不小心摳破了,可能會引起腹腔感染,一旦惡化,細菌甚至會侵入腹腔內血管。
囙此,我們要對肚臍適當清潔,避免藏汙納垢,導致异味或感染。但清潔≠用手摳,一般直接用清水洗即可,必要時用棉簽塗點沐浴液,輕輕擦拭,再沖洗乾淨。
三、為什麼每個人的肚臍不一樣
大部分人的肚臍是凹進去的,但也有人是凸起來的。同樣是"疤痕",為啥每個人的肚臍長得不一樣?
肚臍的形狀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癒合時組織生長速度的差异、是否有疤痕體質等。正常、健康的肚臍應該呈圓形,往裏凹,如果鼓起明顯,可能是"臍疝"。
"臍疝"與肥胖、腹部膨隆、腹水和妊娠引起的腹內壓昇高等有關,如果凸起明顯,患者還會出現持續性疼痛,建議儘快就醫。
四、三個分泌物說明有健康問題
健康的肚臍是乾燥的,當肚臍有異樣的分泌物時,就要提高警惕。
·膿性分泌物
當肚皮發炎時,就會流出膿性分泌物,有臭味,臍部及周圍皮膚發紅、腫脹,需進行抗生素治療;
·粘液膿性分泌
嚴重感染者,感染擴散形成腹壁感染,形成膿腫,引起腹膜炎,有粘液膿性分泌;
·糞便樣分泌
卵黃管是胎兒時期連接卵黃囊和腸道的筦道,在胎兒出生2個月後,會逐漸退化消失。但少數人仍有殘留,在臍孔處可見到凸出的鮮紅色粘膜或糞便樣物質,這就是卵黃管瘺,需要手術治療。
肚臍並不是我們看上去的那般"無用",通過肚臍,我們可以預知某些疾病,所以不要老是動手摳它,這樣做存在健康隱患,一旦引發感染,反而對身體無益。
參考資料:
[1]張建强.不要亂摳肚臍眼兒[J].中國保健食品,2014,000(001):21-21.
[2]趙玲.肚臍眼上的神闕穴[J].中醫健康養生,2016(12):46-47.
[3]陳繼敏.小兒肚臍:惹人煩惱的多事地帶[J].醫藥與保健,2000,07:47-4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