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喜歡麵包的師傅都喜歡擼硬歐!
這種傳統的、硬朗的、烤的焦褐的硬歐麵包,是麵包師傅心中的珠穆朗瑪峰,都想要攀登它、戰勝它,會以能做出一款完美的硬歐而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
硬歐的形象有粗糙硬漢的一面;也有人類高品質麵包的一面,優雅、藝術、富有詩意,而這一面來自於發酵與割紋。
硬歐麵包表面為什麼要有割紋?
一方面是因為這是歐洲人的習慣。硬歐是中世紀時期歐洲人最喜歡的主食,家家戶戶都做,但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烤爐,幾乎都是一個村莊或者社區公用一個大烤爐,在家裡做好麵團,拿到公用烤爐裏進行烤制,因為烤的人多了,避免拿錯,便在麵包上做記號,在麵團表面上割口子,割口子的人多了,割口的樣式也就千姿百態了。
另一方面割口是為了能讓麵團在烘烤時釋放內部氣體壓力。硬歐因為良好的發酵,內部存有大量的氣體,在高溫下會急速膨脹,有割口氣體會被均勻排出,氣體膨脹所形成的麵團內部氣孔也會更加均勻。
如果沒有割口,麵團在急速膨脹時,每部氣體就會因為壓力不均隨機任意衝破麵包表面,形成難看的破口、裂谷和腫泡。
割包要講究時機,在不對的麵團狀態下進行割口處理,會嚴重破壞麵團組織,影響麵包最後的口感以及外形。
一般來說,當割包時刀片黏住了麵團、割包時麵團漏氣癟下去了,就是不對的割包時機。
割包時需要在麵團處於最終發酵階段發至8成,這樣的麵團表面緊實、富有彈性、潤而不濕,不黏手不粘刀。
割包前要先想好造型,以及處理管道,準備割時,看准部位,迅速下刀,科技總結就是:快、准、穩、不要狠!動作要快、姿勢要帥。
割包一定不能靠蠻力,不能狠割,要讓割口達到"皮破肉不破"的狀態。
但割口深度需要根據麵筋狀態、發酵程度、以及烤箱溫度决定。
麵團筋度高,最後發酵到6、7分,烤箱溫度也足够高,就可以割的深一點,這因為麵團在烤箱內快速膨脹時,能够在較深的表皮割痕下,在被烤熟凝固前完全膨脹開。
麵團筋度較低,或最後發酵過頭、烤箱溫度不够高時,就要割淺一些,甚至不割,因為麵團在前述原因下烘焙過程中會不膨脹,或膨脹緩慢,表皮的割痕會還沒被漲開就烤硬了。
對面圖案進行割口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割口的方向和角度。
割包的方向要根據麵團的形狀而定,如果是圓形麵團,就要十字割口,讓它的膨脹時能平衡地向四周擴散;如果是橢圓形或長棍型麵團,就要一字斜排割口,讓它的膨脹力度可以向上和兩側擴散。
麵團入刀的角度,也要根據麵團形狀而定,圓形麵團要求割痕對稱漲開,所以入刀角度要和麵團垂直;對橢圓形或長棍型麵團,好的割痕能使完全膨脹開,有明顯的邊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