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川酒如何破局沖頂,再造“流行”?

原標題:未來十年,川酒如何破局沖頂,再造“流行”?

文 | 美酒霞客 王靜

流行,總是在輪回,但其輪回的背後,也是不斷創新、發展、經典的不斷重塑。

對於白酒也是如此,基於幾千來中國人對“好酒”的無盡追求,每個時代、每個階段、每個地域,都會有一個流行趨勢,不斷刷新大眾對“好酒”的認知。然而就在這風起雲湧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美酒逐步高升,又有多少名酒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步隕落,這必有的興衰擎畫瞭中國美酒的發展版圖。

新中國之前,中國美酒的流行趨勢大體走過瞭米酒、黃酒、燒酒的風靡,然而進入新中國以後,中國酒統稱為“白酒”,在其7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以“六朵金花”為引領的川酒,作為中國白酒產業的主流,擁有名優酒最集中的強大產業集群、最權威的技術專傢以及獨特的自然釀造條件,30年來它一路高歌猛進,引領瞭“濃香天下”的黃金時代。

但如今,中國白酒產業正在走向“各美其美 美美與共”的多香型、多生態、多風味的時代,那未來十年,川酒是否能夠穿越周期再造“流行”?

一、中國白酒70年的流行趨勢

目前,清香、濃香和醬香型一直是三大主流,占據著9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這種三分天下的市場格局,也是由“流行”的不斷更迭所造就的。

眾所周知,在建國初期,中國酒並沒有香型劃分。當時因為沒有統一的工藝標準和系統性的科學研究,中國酒的產量也非常低。直至1956年,中國白酒上升為戰略物資,在1955-1966年10年期間,轟轟烈烈的四大技術試點,讓中國白酒的科學釀造有瞭系統性表達,科學性認知,從而走向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正軌。

為瞭進一步推動中國白酒走向全面“繁榮”,五屆全國白酒評酒會逐步塑造瞭國人對“好酒”的科學認知。尤其是1979年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中國白酒首次按香型進行評比。這次評酒會不僅確立瞭四大基本香型,更以“色香味格”進行瞭統一標準。也就是在此之後,國民對“好酒”品質有瞭科學的、系統的、直觀的認知,而中國白酒也迎來瞭五次大流行趨勢。

1、70年代,汾酒“大清香”的流行時代。

70年代,由於糧食供給相對緊張,白酒更註重出酒率。此時,清香型白酒不僅生產周期短、成本低、糧耗低、出酒率高,而且酒質清明透亮、香氣純正,口感甘冽綿甜,幾乎沒有雜味,所以清香型白酒在那個時代相當流行。

同時,以“汾酒”為首的清香型白酒名揚天下,橫掃中國白酒市場。據瞭解1987年,汾酒出口量是其他名酒出口量總和,國內每銷售一斤名酒就有半斤是汾酒。當年的汾酒,占據瞭中國名酒的半壁江山。

2、80年代,川酒“大濃香”的流行時代。

八十年代,隨著大包幹的興起,國內的糧食產量實現爆發式的增長,這時候糧食的日漸豐足,促使濃香型白酒產量逐步增多。而濃香白酒相對於清香型白酒來說,口感和香氣會更加濃鬱醇厚,由此,濃香型白酒便很快在市場流行起來。

1988年,國傢放開名酒價格管制,白酒企業開始全面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許多酒企紛紛大力發展,自由定價。而汾酒對漲價問題上的猶豫不決,導致不少人認為清香品質不如濃香。

五糧液在1994年超越汾酒。1998年山西假酒案的爆發,讓“山西清香”跌落神壇。同時,川酒的“六朵金花”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沱牌曲酒、全興大曲、郎酒陸續崛起,開始佈局中高端市場,並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瞭名酒、品牌酒的概念,實現瞭濃香型白酒發展的黃金時代,成為瞭時代熱門。

然而20世紀初期,魯酒企業、豫酒企業憑借先進的營銷理念超過瞭川酒。尤其是魯酒企業在1990年代中期借助央視廣告創造瞭“標王現象”,成為時代得弄潮兒。

3、90年代,魯酒“低度濃香”的流行時代。

90年代,酒業的輝煌屬於魯酒,即使是茅臺、五糧液也紛紛向魯酒品牌學習。1986年起,川酒的產銷量魁首的地位被魯酒取而代之,並在銷量上差距逐步拉大。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正是電視廣告的營銷創新。

首次將電視廣告引入經營機制的是孔府傢酒業,一句“孔府傢 叫人想傢”讓孔府傢在1995年銷售收入9.6億元,全國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連續八年全國出口量第一;1995年孔府宴摘得首屆央視標王,同年銷售收入近10億元,全國前五;1996年秦池摘得第二屆央視標王,同年銷售額9.8億元。

由此在1996年,全國收入排名前十的白酒企業中,魯酒獨占四席,分別是秦池、蘭陵、景芝、孔府傢,而魯酒一度成為中國好酒的代名詞。但好景不長,1997年初,一則“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系列新聞報道,把秦池及其他魯酒企業推進無法自辯的大泥潭,魯酒發展自此陷入低迷。

4、2002——2012年,川酒引領的“高端酒”大時代。

“魯酒”標王事件後,中國白酒行業遭遇瞭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但川酒的口碑卻因為標王事件實現瞭跨越提升,並整體帶動瞭“全國化”戰略佈局,成為瞭當之無愧的霸主。

1998年,水井坊上市,其600元價格遠高於五糧液和茅臺。緊接著,瀘州老窖和水井坊同時推出瞭明清國寶“老窖池”,以更具體、更有力的方式向消費者傳遞出瞭川酒的高端品質背書。

2002-2012,被稱為中國白酒的黃金十年。在這十年裡,中國白酒產業量價齊升,飛速發展,而引領“黃金十年”的第一波“高端酒”引擎,就是是以五糧液、國窖1573和水井坊為代表的川派濃香。此時,濃香型白酒已經達到瞭70%的市場份額,並實現瞭以川酒為引領的消費流行趨勢,連茅臺也在此時放下身段生產濃香。

5、2012年——2022年,茅臺“醬香”的大時代。

2000年茅臺上市後,在銷售額方面已經坐穩瞭第二。直至2013年,茅臺正式躋身於國內白酒龍頭。隨著茅臺的成功,2015年以後,資本開始大量湧入茅臺鎮及整個赤水河產區,一夜之間醬香型白酒就充斥在全國各地酒友的酒桌,並帶動瞭“醬香熱”的浪潮滾滾。

盡管此時,醬香酒的市場份額不及濃香類產品、產量不如清香類產品那麼高,但郎酒、習酒、國臺、金沙、珍酒、釣魚臺酒、丹泉、雲門、潭酒等一大批醬香酒銷量一路瘋漲,其流行的火爆程度空前絕後。

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如今,醬酒熱一去不返,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趨向於理性化和健康化,但對高品質酒的需求,促使如今中國白酒行業逐漸形成瞭一個多元化的市場格局。

那未來十年,誰能再造流行,對於引領“主流”的川酒來說,無疑具備瞭更多的可能。

二、川酒流行30年的優勢

“世界白酒看中國,中國白酒看四川”。

目前,川酒以全國性名酒品牌、全國上市企業數量、老窖池數量、市場份額、銷售額、專業技術人才“六多”奇跡備受推崇。即使茅臺穩坐中國白酒龍頭,但放眼望去,貴州醬酒產區除瞭千億茅臺,唯有習酒邁入瞭百億,由此並未形成集群效應。

而川酒呼風喚雨三十載,已經形成瞭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沱牌曲酒、全興大曲、郎酒“六朵金花”,以及豐谷、文君、三溪、古川、小角樓、敘府、江口醇、仙潭、玉蟬、金雁十朵小金花,川酒的品牌,在技術、質量、品牌、營銷、資源和管理等方面,都得到瞭跨越式發展。而優質白酒企業及原酒企業為基礎的四川白酒企業矩陣,就是川酒的核心優勢。

一是政策。自古以來白酒產業就是四川省傳統優勢產業,是全省“5+1”現代工業體系中食品飲料產業的支柱產業。以川酒為核心的食品飲料工業,溝通著一產、二產和三產,不僅統籌著城鄉的經濟發展,更切實解決瞭四川省的三農問題。另外,隨著四川省白酒產業的壯大,圍繞著白酒產業的配套產業,集聚瞭配套的紙箱、塑膠、印刷、玻璃等初具規模標準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形成瞭川酒較為完整的配套優勢和川酒的產業價值鏈條。所以說四川各級政府,在貸款融資、財政補貼、技術改造、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產業政策傾向方面,多為川酒企業添磚加瓦。

二是產區。2015年,川酒已經劃分瞭宜賓、瀘州、成都、德陽(綿竹)四大主要產區,四大產區憑借不同歷史底蘊和地域特點釀造出不同風味的川酒,共同撐起瞭川酒之魂,並成為中國白酒最大的產區。尤其是四大產區之首的宜賓被稱之為酒都,穩坐川酒產區龍頭之位。而這四大產區,規模實力位居前列、自主創新競爭力強、拳頭產品優勢突出、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可靠。優勢產區的崛起與領先,是酒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四川產區占據瞭絕對的優勢。

三是“名酒光環”。在中國白酒70多年發展歷史上,川酒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五屆全國名酒評比會上層評選出17個名酒,濃香占9個,川酒占五個,加上同為赤水河畔的郎酒,構成瞭川酒“六朵金花”,在市場上樹立瞭“品牌為王”的形象。30多年來,川酒的整體產品口感、風格和品牌影響力已經融匯成瞭引導全國主流市場的力量。而川酒的“名酒光環”,無疑是未來十年競爭的最有利武器。

四就是文化理念。在2000年前後,川酒曾率先塑造瞭古窖池文化,在整個白酒行業引發瞭流行,即使時至今日,依然是中國高端白酒不可或缺的生產因素。因為古窖池文化與歷史、品牌、質量的強關聯,川酒代表的是珍饈、是瑰寶,是中國白酒文化不可或缺的“符號”,由此才造就瞭30年的經久不衰。

目前,川酒體量大、基數廣,“底盤”夠穩,群眾優勢是川酒最大的底氣,而川酒的中心“成都”,作為引領中國時尚潮流的風向標,面對新消費、新趨勢、新變化,川酒在品牌傳播、迎合消費趨勢、打造消費者教育新方式、創新營銷新模式四個方面依然具備瞭超前的思想。

如今,川酒正積極擁抱技術革命,將活態文化、詩酒文化、美學思想融入營銷理念,以生活化、場景化呈現方式,蹚出一條新路。未來,川酒如何再造“流行”,就需要全方位的戰略佈局。

三、未來十年,川酒需要破局沖頂



“南醬北清”,“川濃淮柔”,中國白酒產業的四大軍團加之香型融合的風味趨勢,已經完全打破瞭川派濃香一統天下的格局,即使川酒在產量、營收、利潤穩居全國第一,但是面對日漸風格化、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川酒如何在“大而全”的優勢下實現戰略遞進,將是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

1、川酒需要“風味”創新。

川酒產區典型的特征是濃香百傢爭鳴,名優品牌聚集。即使五糧液、瀘州老窖、舍得、郎酒、郎酒、劍南春等產品在品位風格上各有所長,但面對逐步去香型化的市場趨勢,以及新形勢,新任務,川酒更要冷靜清醒,不能躺在優勢上吃老本,而是應該憑借得天獨厚的產區優勢、龐大的技術人才優勢以及先進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平臺,找準“香的”突破口,在傳承當中創新,研發川酒的新風格,扭轉乾坤,一招制敵,重塑昔日風采。

2、川酒產區需要抱團出擊。

近十年來,川酒面對以茅臺為代表的貴州醬酒的市場擠壓,其品牌影響力已經被削弱,即使“醬酒熱”退潮,川酒在話語權、龍頭地位、上市企業數量、香型份額、板塊熱度等方面的勢能已經在被逐步淡化,而川酒在過去十年之中,各個川酒企業幾乎是各自為政、孤軍奮戰,未能真正發揮出川酒的集群優勢。

所以未來,川酒要想在中國白酒產區重新掌握話語權,必須主動加強和兄弟產區的協作,促進川前白酒產區的共同發展。隻有真抱團,並真正實現團結利益聯結,才能發揮出川酒產區真正的實力。

3、川酒需要構建更高級的文化內涵。

回顧川酒的流行,一直得益於後天的努力,這種努力,正是在凌駕於具體品牌之上,構建瞭一種更為高級的文化內涵。如今,每一個川酒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五糧液的“和美”文化、瀘州老窖的“活態文化”、舍得的“舍得智慧”、郎酒的“莊園美學”、水井坊的“酒中美學”等等,都是在構建中國白酒更高級的文化內涵,傳遞出一種高級、美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今,川酒的“名酒光環”雖然在國人心目中紮瞭根,但酒終究是用來喝的。同時,消費者的口感需求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這時候就川酒塑造新的文化體系,並與消費者建立更為輕松、愉悅、個性的交流方式,產生時代共鳴,與時俱進,與“市”俱進,才能生生不息,代代流傳。另一方面,如果未來川酒如果能結合自身特點,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美學”營銷模式,並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定會為破局沖頂實現加速。

流行是一個輪回,下一個輪回,誰能開啟更廣闊的價值新篇章,誰就能掌握下一個十年的話語權,而川酒無疑掌握瞭更多的可能性。當下川酒所陷入的困局看似棘手難解,實則不然,川酒強大的品牌基因、產區規模和消費基礎,是其前進的“發動機”,而如何將其改造升級為“永動機”,才是川酒破局的關鍵。我們也希望川酒能創造下一個十年輝煌,為中國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最核心、最持久的驅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