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做飯要瞭解,5個“壞習慣”盡快戒掉,不健康,很多人天天犯,別不當回事

原標題:經常做飯要瞭解,5個“壞習慣”盡快戒掉,不健康,很多人天天犯,別不當回事

民以食為天,無論什麼時候,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一日三餐,對於很多人來說,一傢人坐在一起吃飯是非常幸福的時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都更加關註飲食健康,所以如今吃飯不僅為瞭飽腹,滿足味蕾的享受,更追求吃得營養健康。所以即使工作再忙,時間再緊張,很多人都習慣自己在傢做飯,這樣可以用最新鮮的食材,來烹制可口的飯菜。

在人們的認知裡,自己做飯要遠比外邊吃飯健康很多。其實做飯不僅僅是要選購食材,從現成的食材到上桌,這整個過程涵蓋多個環節,其實每一個環節都大有講究,做對瞭,才能吃得營養衛生,而如果做錯瞭,便可能會使食材的營養大量損失,甚至還會產生有害物質,對健康不利。下面就來跟大傢分享5個常見的“壞習慣”,經常做飯的人或許都沒有留意到,建議有的盡快改掉,很不健康,值得註意。

1、淘米時反復搓洗

米飯是我們飲食中主要的主食之一,所以在做飯的時候經常要淘米蒸飯。在淘米的時候,淘米水總是呈現為白色,很多人便認為是因為沒洗幹凈,便會反復去搓洗大米,一直洗到水質清澈。其實大米的表面有一層天然的米糠,也正是這種物質的存在,會讓淘米水看起來是渾濁的。而在米糠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族,以及鐵,鉀,磷等離子,這些都是對我們身體有益的成分。而反復淘洗,便會將這些營養洗掉,得不償失。

經常煮米飯,淘米時隻需用涼水,簡單扒拉幾下,洗1-2遍即可。另外想要蒸出的米飯粒粒噴香,我們可以先用水泡半個鐘頭左右,再加入一滴食用油一起蒸。

2、蔬菜切好才洗

每天做菜,都需要先將蔬菜摘洗幹凈,切成理想的形狀,才能烹炒。而有的蔬菜本身比較大,那麼有的人便會將其先切好,再用清水去洗。也有的人喜歡將切好的菜放到水中浸泡保存。

眾所周知,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而很多物質都是溶於水的。我們將其切開之後,切口處的細胞壁被破壞掉,浸泡在水中便會加速營養的溶解流失。而且自來水中往往含有一定的雜質,加上現在天氣熱瞭,所以將切好的蔬菜較長時間泡在水中也容易滋生細菌,將蔬菜切口處污染掉。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我們先將蔬菜徹底洗幹凈,再進行剪切,並且不要提前太久來準備,切好之後盡快下鍋烹炒。

3、炒菜時鍋內冒煙才下鍋

炒菜時,要將鍋裡的油燒熱後,再倒入料頭,蔬菜進行翻炒。然而這個油溫也是有講究的,有的人認為越熱越好,一定要等到冒煙才肯將蔬菜下鍋。甚至在翻炒的過程中也濃煙滾滾。

其實當我們看到鍋中的油開始冒煙時,這個溫度已經達到瞭200度左右,而如此高的溫度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對於經常炒菜的人來說,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且將食材放入如此高的溫度中進行炒制,其中的營養也會大大被破壞掉。

在炒菜時,我們可以將鍋燒幹燒熱,將手放到上邊,有炙烤的感覺時倒油,這個時候油很容易熱透,將蔬菜倒進去快速炒熟即可。

4、炒完一個菜不洗鍋繼續炒下一個菜

在準備飯菜時,往往不止有一個菜。往往一口鍋要炒2-3個甚至更多個。而有的人便會將一個菜盛出後,直接再放油炒下一個菜,也有的人會用紙擦一擦,然後接著炒。

其實我們在炒菜的過程中,其表面會附著很多的油脂以及食物殘渣。而如果直接再進行高溫加熱,便會產生有害成分,比如苯並芘等,如果經常如此,這些有害物質便會通過飯菜進入我們的體內,影響健康。所以炒完菜之後,一定要將鍋洗幹凈再炒下一個。

5、炒菜時過早放鹽

鹽幾乎是所有的菜肴都需要用到的調味料,也是我們人體所必需的成分。而在炒菜時,有的人喜歡菜下鍋時就放油,尤其是在炒綠葉菜時,由於其質地比較松散,在翻炒時多有不便,而加入鹽以後,很快就會失水變蔫。另外有的人燉肉時也喜歡早放鹽,認為這樣燉出的肉更入味。

其實無論是炒菜還是燉肉,都不宜太早放鹽,而是越晚放越好。蔬菜容易在食鹽的作用下失水,其中的營養也會隨之流失,而且顏色發黃發暗,且口感會變得軟綿而不飽滿。而肉類放鹽太早則不容易燉爛燉透,口感容易老柴發硬。一般是將肉類燉爛後再放鹽,此時更容易入味,也不會影響口感。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傢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