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蒲公英遇上藁城宮面,吃的不僅是特色,更是健康與文化!

原標題:當蒲公英遇上藁城宮面,吃的不僅是特色,更是健康與文化!

什麼是宮面?當被譽為“中藥材八大金剛”之一的蒲公英遇上藁城宮面,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今天讓我們走進位於石傢莊藁城區的“藁貴宮面”生產車間,尋找答案。

“宮面原本就是一種掛面,隻因工藝做到瞭極致‘面細能穿針,空心可引線,活面自發酵,仿佛會呼吸’而成為面中極品,被選進貢皇宮遂得名‘宮面’。”“藁貴宮面”品牌營銷負責人介紹說。

“面細能穿針"已經很難得,但“空心可引線”這也太厲害瞭吧!不過,這才是宮面技藝中的"絕活兒”。俗話說"宮面好吃眼兒難鉆",正是比喻宮面做出空心的難度之大。所以,面是否空心、空心率高低就成瞭鑒別宮面質量的關鍵所在。

據介紹,“藁貴宮面”繼承傳統制作工藝,秉承“藁城宮面、貴在空心;高在技藝、貴在品質”的理念,在堅持傳統制作工藝十六道工序的基礎上,守正創新,進一步加強瞭餳面(俗稱醒面)、揉條、搓條工藝,餳面發酵的時間更長,揉條、搓條的遍數更多,極大的提升瞭面的空心率和柔軟而韌的口感,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心宮面。藁貴宮面條細、心空、易熟耐糟、軟而不爛、口感爽滑、養胃潤胃。深受廣大消費者特別是面食客的喜歡。

生活中都說手工宮面比機制面更好吃,那你知道怎麼鑒別手工宮面和機制宮面嗎?這裡可大有學問瞭。

首先是和面上的不同,做宮面用水量大,做宮面和面時,面粉與水的用量近達1:1,即一斤面用一斤水,而機制面用水是面粉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次是工藝不同,機制面完全依靠機械壓力上下碾軋擠壓成面餅而後切成面條,因含水量有限、故其蛋白質不能充分吸水,淀粉也不能充分吸水,導致顆粒膨脹不足,因而煮面的時候容易吸水坨面。手工宮面則不同,面和水充分融合,反復揉搓自然發酵,蛋白質吸水生成面筋,淀粉吸水產生黏性,自然醒發手拉而成;然後是機理不同,機制面多是“死面”,手工宮面乃“活面”即發酵面,雖形為面條,但質同饅頭,面身佈滿氣孔,發酵產生的酶其更易消化吸收,養胃潤胃效果更好。

以上這些都是“技術活兒”,消費者一般感受不到,那就說點咱們容易區分的。首先是“看”,外形規則、整齊劃一,用老百姓的話說即“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用面在桌子上頓一頓,幾乎沒有面粉掉落,這大概率就是機制面瞭。手工宮面由於是自然拉制而成,外形不那麼規則,且粗細有別,因自然陰幹怕其黏沾,故外層一般會敷少許面粉,以防晾曬時“連體”,所以用手宮面在桌上頓一頓,一定會有些許面粉的出現。其次就是“吃”,手工宮面和機制宮面的煮面和口感也不一樣,手工宮面熟得快,煮一分鐘左右即可,手工宮面本身佈滿“蜂窩”,一下鍋即像海綿吸水那樣,與水充分交融,水溫傳遞快、裡外同時熟,口感柔軟而韌爽滑細膩。機制宮面下鍋後水分水溫由外向內逐漸浸濕、受熱慢慢煮熟,因為是由外向內逐漸至熟,所以往往是外糟而內硬,內熟而外糟,口感相對較差。

藁城宮面已榮獲“中國國傢地理標志產品”“中國藁城宮面之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諸多殊榮,原本這些傳統工藝就已經很厲害瞭,但如今的藁城宮面匠人又別出心裁,在原有傳統制作技藝基礎上不斷改良升級,創新研發出多種新口味、新產品,“藁貴蒲公英宮面”就是藁城宮面“新嬌子”之一。

蒲公英,別名婆婆丁、黃華苗、黃花地丁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被稱為“中藥材八大金剛”之一,2002年國傢衛生部將蒲公英列入瞭藥食兼用的植物品種,有“天然搞生素”之稱。其食用價值及藥用價值在《本草綱目》《辭海》及歷代醫藥大典中都給予瞭極高的評價和肯定。蒲公英富含蒲公英醇、膽堿、有機酸、菊糧、葡萄糖、Vc、Vd、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素,同時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鐵、鈣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已成為深受大眾喜愛的食用野菜之一。

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味甘、苦,性平、寒、無毒,入肝、胃經,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保肝護膽、溫中養胃、潤腸通便、排毒散淤、消炎殺菌、通乳溢精、利咳化痰、提神醒腦、瀉肝明目、祛除燥熱、美容養顏及養陰涼血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它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抗腫瘤”的三抗作用,長期食用蒲公英及其制品可治療和預防多種疾病,達到強身健體和延年益壽的目的,素有“天然抗生素”“東方咖啡”之美譽。

當然,蒲公英雖好,也不能多吃,更不能無所顧忌的吃。科學配比,吃出健康才是關鍵。“藁貴蒲公英宮面”就是將蒲公英葉和根按科學配比,榨汁或磨粉並經過科學提純過濾後與面粉一起攪拌揉和,在不影響宮面口感、不破壞蒲公英功效的基礎上,合二為一,制作而成。煮出的面香氣濃鬱、口感爽滑、味道怡人。鮮葉汁或葉粉做出來的宮面煮熟後呈嫩綠色,用根粉做的宮面呈微金黃色,還兼有清熱解毒、保肝利膽、美容養顏等多重功效。

營養又健康,傳統美食吃出新風尚,這樣的宮面怎能不讓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