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安神的良藥五味子,究竟有哪些臨床“妙用”?中醫一次說清楚

原標題:補腎安神的良藥五味子,究竟有哪些臨床“妙用”?中醫一次說清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用“五味雜陳”這一詞來表達自己復雜的內心動態,而所謂的“五味”在中藥學體系中,也是有一定描述對象的,那就是藥材的藥性——酸、苦、辛、甘、咸,一般來說,藥材所具備的藥性都隻是這五味中的其中一二,但今天要跟大傢分享的這味藥材卻是一個例外,這味藥材以“五味”命名,可以說是“五味俱全”,它就是五味子。

五味子有著非常悠久的入藥歷史,而其最早的記載就是在漢代的本草巨著《神農本草經》中,並且還是這本本草著作中的“上品”藥材。

從中藥學的角度來說,五味子雖然“五味俱全”,但以酸甘為主,具有溫性,主要歸入身體裡的肺經、心經和腎經,在功效上,則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效果,因此,在臨床上,也有著非常廣泛的用途,常用於久咳虛喘、久瀉不止等病癥的治療和改善,尤其是以下5個功效,更是深受醫傢喜愛。

1.止咳喘

咳嗽屬於生活中很常見的病癥表現,當然,誘發這一病癥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肺氣不足、外感病邪等,而五味子雖然看起來很普通,但它卻可以養護五臟氣機,具有生津的能力,可以收斂肺氣,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有瞭“咳嗽之神”的名號。

五味子味酸收斂,甘溫而潤,能夠上斂肺氣、下滋腎陰,尤其是治療長期咳嗽虛喘病癥時,效果會格外突出,有不少醫傢方劑都會利用到它的這一藥性,比如東漢名醫張仲景收錄在《傷寒論》裡的千古名方“小青龍湯”,就是將五味子和麻黃、細辛、幹薑等中藥合用,用於寒飲咳喘病證的治療和改善。

2.止汗

出汗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稀奇事,尤其是在天氣過於炎熱的情況下,身體不可避免地會有汗液排出,少量出汗對身體健康來說,是大有裨益的,但若是汗出異常,那麼就需要提高謹慎瞭,這很有可能就是病證來襲的表現。

就以盜汗和自汗來說,汗液無緣無故流出,不僅會耗損身體裡的津液,同時還會損害臟腑,而五味子以酸味為主,具有收斂的特性,可以很好地斂肺止汗,當然,在具體運用上,醫傢也常常會將此藥與麻黃、牡蠣等中藥材一同使用,以便於更好的發揮作用。

3.止瀉

在中醫裡有一類腹瀉病癥,名為五更瀉,就是患者往往會在凌晨五更時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但在白天,卻又和常人無異,而之所以會這樣,其實就是由於自身脾腎虛寒,脾、腎這兩個臟腑裡存在過重的寒邪,脾陽和腎陽不足,難以去固澀,於是便會有發病癥。

而對於這一病癥的治療,中醫裡其是有“專方”的,它就是四神丸,將五味子、補骨脂、吳茱萸、肉豆蔻合用,即可補充脾腎陽氣,改善病癥,這個方劑可以說是治療五更瀉的特效方劑。

4.止遺

如果大傢在晚上睡覺時出現瞭遺精、遺尿等病癥,那麼這很有可能就是腎虛所致,與腎精難以被固攝有關,尤其是很多中老年人,晚上起夜次數會格外多,這其實就是精關不固、腎氣不足的表現,不能正常的蒸騰和固澀腎精。

而五味子甘溫而澀,歸入腎經,能夠很好地緩解這一病癥,因此也是治療遺精、滑精的常用藥材,在運用上,醫傢往往會根據患者自身的具體病癥,將其與其他中藥配伍,進行對癥治療或改善。

5.止燥

五味子甘以益氣,酸能生津,具有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常用於熱傷氣陰、陰虛內熱等病癥的改善,金元名醫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裡有一名方“生脈散”,具有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效果,而在這劑中藥的配伍上,就有五味子的身影,用其酸收的特性,配合人參補固正氣,緩解燥邪。

【本圖文由“軒轅島”新媒體獨傢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