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的山水之间,油茶,这一独特的存在,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与情感,见证着产业的发展与变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贵州油茶的世界,探寻其中的魅力。
油茶:舌尖上的贵州风情
在贵州,油茶是不少地区的特色美食,做法多样,风味独特。就拿侗家油茶来说,制作时,先把晒干的糯米饭炸成米花,那一颗颗米花在油锅里欢快地翻腾,瞬间变得金黄酥脆。接着,一把米入锅干炒,再加入茶叶同炒,随后加水,待开锅后滤出茶叶。喝的时候,将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等放入茶汤中,各种食材的香气瞬间在口中交融。每一口,既有米花的香脆,又有花生的醇厚,还有茶汤的清香,层次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这种独特的搭配,就像是一场舌尖上的交响乐,奏响贵州独有的风情。
而在正安县新州镇等地,油茶汤又是另一番风味。这里的人们会在茶水里加入油盐,再佐以油渣、面条、米花、鸡蛋等,想吃什么就加什么,甚至还能用油茶汤泡饭。据说这种喝油茶汤的习惯在清末民初就已形成,历经岁月,早已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割舍不下的味道。每当家人围坐,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汤端上桌,那种温馨与满足,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油茶背后的民族记忆
贵州的油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在道真,仡佬族人的 “三幺台” 习俗中,第一 “幺台” 就是喝油茶汤。在婚丧、祭祖等重要场合,这一碗油茶汤有着特殊的仪式感,它传承了 1400 多年,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是仡佬族人对传统的坚守。每一次喝下这碗油茶汤,就像是在与先辈对话,感受着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黔东北的土家族寨子里,“擂茶”(又称 “三生汤”)也别具特色。用茶青、生姜和生米混合研碎加水蒸煮,如今还会加入炒熟的花生、芝麻等调料。制作时,将这些食材放入擂钵,用擂槌用力研磨,那有节奏的研磨声,仿佛在诉说着土家族的故事。做好的擂茶,香气扑鼻,喝上一口,能感受到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独特的饮食智慧。
从山林到餐桌的产业之路
油茶,对于贵州来说,不仅仅是美食和文化符号,更是重要的产业。贵州是我国油茶的重要产区,截至 2022 年底,全省油茶基地面积达 367 万亩,形成了多个产业核心区。近年来,贵州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从种植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优化。
在种植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比如册亨县,通过实施 “杉改油”,将成熟及过熟的杉木林、马尾松林调整为油茶基地,既扩大了油茶种植面积,又提升了森林质量。近五年,册亨县种植油茶 2 万亩,每亩油茶基地年收入相比杉木林增加 874 元,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 30.16 万亩,带动了 8 万余名群众增收。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让油茶成为当地百姓的 “致富树”。
在加工环节,贵州也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目前,贵州有油茶加工企业 27 家,其中不乏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像玉屏的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不仅在生产工艺上获得两项发明专利,还开发了 20 余款食用茶油产品和多种周边产品。从新鲜采摘的油茶果,到经过烘干、剥壳、调质、低温冷榨等一道道工序,最终成为高品质的茶油和各类产品,整个过程高效且科学,极大地提高了油茶的附加值。
展望未来,贵州油茶产业将以扩面提质增效为主线,通过实施良种工程、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低产林改造等举措,全面提升油料产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贵州油茶将以更优质的产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来自贵州的独特风味与产业魅力。
如果你也被贵州油茶的魅力所吸引,别忘了点赞关注,愿你的生活也如这油茶一般,充满独特的风味与无限的美好,点赞关注的你必定财运亨通,生活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