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谦
屋顶花园盆栽的大鱼香菜发出新芽,几天工夫便长出两重叶片,为刚刚立春还在冷风中徜徉的时节带来春天的暖色,心情为之一爽。
家乡味道:父亲的豆花蘸水
那年腊月的一个周末,我带着妻子儿子回富顺农村老家看望父母。平时不进厨房的父亲一高兴,便决定亲自下厨,但那时家里能够做菜的东西实在太少,储物桶里只有几斤干黄豆和干胡蚕豆,自留地里也仅有两小畦半红半绿的七星椒、牛皮菜和藠头。当然,最丰富的还是田边土角到处都有的大鱼香菜、小鱼香菜。平时大家都不把它们当菜看,直接就叫大鱼香、小鱼香。
母亲带着我们泡豆子推豆浆点豆花,父亲则一个人做豆花蘸水。父亲将泡胀的干海椒用石碓窝舂成糍粑海椒,盛在大品碗里待用。将南瓜子炒香、舂烂,加入炒熟的白芝麻,再一并和入糍粑海椒。然后分别用香料熬豆油煎清油,稍冷后兑入大品碗里调匀,再用汤勺舀到几个小碗里待用。
待豆花上桌时,父亲的另一个拿手下酒菜激胡豆也上了桌。激胡豆的做法是在干炒胡豆近熟时,突然用加了盐的冷水下锅爆煮,激起团团白雾,也让受到“刺激”的胡豆变得外软里脆,入口既香又有嚼劲,成为当时农村佐酒的最佳菜品。父亲还要将提前洗净切成丝的大鱼香撒在胡豆上,那味道至今难忘。更让我难忘的是,父亲抓起新鲜的大鱼香丝向每一小碗豆花蘸水撒上一撮,我用竹筷拈起调匀的蘸水,涂在豆花雪白的身上,入口顿觉香鲜无比。特别是大鱼香入口后,仿佛将大自然最新鲜的味道都揽入,说不出的舒服感溢满全身。我突然理解了父亲说的“大鱼香是豆花蘸水的灵魂”这句话的精辟和透彻。
父亲端出两个小炒蔬菜的同时,还上了一斗碗“假鱼海椒”,这道菜的做法其实也简单,将七星小海椒和少许大蒜瓣切碎,倒入油锅里炒,最好是加少许猪油,盐、豆油适量,醋少许,起锅时加入小鱼香菜即成。我和妻儿狼吞虎咽的同时,可能都在心里感叹:父亲母亲都是无中生有的高人啊,本来没什么食材,却变戏法似地做出一大桌美味佳肴。
药食兼具:从田间到餐桌的草本传奇
大鱼香是家乡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一种类似藿香的植物叶片,也称为鱼香草,学名留兰香,有的地方又叫土薄荷。书上说,这是一种在四川、重庆、贵州等地非常受欢迎的食用野草,可与葱花、香菜共用。在四川,它是煮鱼时的必备调料,在鱼肉准备起锅时,放入一把鱼香菜,做出来的鱼味道十分鲜美。连泥腥味很重的鲤鱼,有了鱼香菜加入后,也会更爽口,且无异味。云南佐菜多用藿香、薄荷,很少用大、小鱼香。小鱼香则是叶片偏小与藿香更相似的调味野草,它的用途和大鱼香有较大区别,特别不宜佐豆花蘸水。薄荷、藿香和大鱼香是三种不同的草本调料,其区别主要有叶子大小和形状不同、花的位置和形状不同、气味不同、用途不同,并且与各地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父亲和我碰了一杯土酒,夹了两颗蘸了鱼香丝的激胡豆入口,慢慢嚼着,慢慢给我们普及大鱼香的知识。他曾经当过村里的赤脚医生,多少懂一些医药常识。他说大鱼香不仅是食物调料,还可当蔬菜和中药用。
比如大鱼香中含有的大量芳香类物质,不仅能有效地祛除食材的膻味,还能起到很好的提鲜效果。大鱼香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蔬菜,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烟酸、胡萝卜素、叶酸、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大鱼香中含有挥发油、有机酸等特殊成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平时适量食用,可以辅助预防便秘。大鱼香中含有类黄酮等物质,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心脏供血量、预防血栓形成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大鱼香菜性寒,味辛,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理气止痛,利咽喉等作用,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昏、目赤、咽喉肿痛等症。
父亲说着,拉着我走出家门,指指房檐下一排葱郁的大鱼香盆栽,他说他是将大鱼香当中药在种。我这才注意到,佐菜的大鱼香不是采自房檐下,而是父亲到自家包产地田边采摘回来的。父亲说,回城的时候带两盆回家,需要的时候当调料也当药用。
岁月传承:味觉的坚守
这次与家乡的大鱼香亲密接触之后,我和妻子便喜欢上了大鱼香。我们都特别爱在早上去吃富顺豆花饭,富顺豆花饭由再生稻米饭、嫩豆花、蘸水三件套构成。富顺豆花的灵魂是蘸水,豆花蘸水制作工艺颇为复杂,糍粑海椒、豆油、清油制作都有一套程序,特别是豆油是用二三十种中草药熬制而成。而父亲做的蘸水要简单得多,只是加了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南瓜子,算是土法蘸水。县城多数豆花店的蘸水和大鱼香都可以免费添加,饱了口福的同时,还觉得占了“大便宜”,身心都更加舒畅。
后来,父亲去世了,母亲便住在县城二妹家。我和妻子调到市里工作后,借回县城看望母亲之机,我几乎每周都要吃一次富顺豆花,每一次都对大鱼香情有独钟。尽管后来我身患痛风,医生说不宜吃豆制品了,特别是豆腐、豆花更要少吃,但我仍然割舍不了与豆花的情缘。只是在豆花饭开吃以前,我会剥几瓣生蒜压破丢进蘸水里,就着富顺再生稻米饭先将几瓣蒜吞下肚,再吃豆花,然后加大大鱼香摄入量。饭后喝一小碗黄绿透明的豆花窖水,外地人也称甜汤,具有清热祛毒、醒酒解腻、回甘止渴等功效。如此多次吃下来,居然没有引起痛风发作。也许是窖水、大蒜和大鱼香起到了中和调节作用。
让我和妻子都无法理解的是,出生在“豆花之乡”富顺的儿子却不喜欢吃大鱼香,他喜欢吃鳝鱼却拒绝撒在鳝段上的生鲜大鱼香,所以吃富顺豆花时,“蘸水的灵魂”也被他赶出了蘸碟。经几次交流,我把他爷爷对大鱼香的说法转述给他,最后他终于表示烫熟的大鱼香可以接受。我猜想,这个不吃生鲜大鱼香的选择可能与儿子留学海外养成的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而更大可能是儿子与家乡的大鱼香亲近太少,慢慢便断了联系。
我在城里换了几次房,一直都保留着父亲教我的在家里盆栽大鱼香的习惯,既有绿化效果,又当烹鱼调料和蘸水佐料,有时还用麻油和了大鱼香当凉菜吃。吃着吃着,其药用价值也就自然而然发挥出来了。阳台上盆栽大鱼香虽然好处很多,但越冬的时候容易叶落枝枯,形象不容乐观,妻子对此也颇有微词。我也有些不解,为什么大鱼香在老家的田边土角都能顺利越冬,反而在比较温暖的城市屋檐下却奄奄一息?
又换房的时候,我便主张买了一套顶跃花园房,在栽花养草的同时,加大了土栽、盆栽大鱼香的密度,也加深了大鱼香与肠胃亲密接触的频率,身体状况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
冬天过后,我总是趁回老家给父亲上坟的机会,扯上几苗或折上几枝家乡的大鱼香,补栽或扦插进花园和大小盆景里。家乡的大鱼香有较强的生命力,即使没有根须,直接插到土里给一点水分就能成活,于是葱绿和鱼香便浸润着我们的家,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