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力财经
2025 年新茶饮行业集体涌入 “资本考场”,一大批品牌扎堆递交招股书,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上市闯关秀”。
率先 “交卷” 的蜜雪冰城,以港股首日暴涨 43% 的战绩刷新行业纪录,紧接着古茗、沪上阿姨、霸王茶姬等头部玩家纷纷 “二刷” 上市申请,就连柠季、书亦烧仙草等区域 “黑马” 也加入了排队大军。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就有超 10 家新茶饮品牌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阵容之豪华、节奏之紧凑,创下行业历史峰值。
这场上市热潮,既像是一场 “资本成人礼”—— 新茶饮品牌们集体向市场证明实力;又像一场 “生存竞速赛”—— 在存量厮杀的战场上,谁先拿到资本市场的 “入场券”,谁就多了一张破局王牌。
曾经的“野蛮生长模式”切换到如今的“存量厮杀模式”,上市成了各位茶饮品牌手里的“通关钥匙”。不过问题来了:到底是谁在催着它们“赶考”?先扒开热闹表象,看看热闹背后藏着什么隐忧。
新茶饮在近些年来犹如搭乘火箭般迅猛发展,然而在 2024 年却陡然“急刹车”——全国门店数量飙升至 46.4 万家,可闭店数量亦随之攀升至 2 万家(同比剧增 33.2%),俨然进入淘汰赛。
更为痛心的是,行业增速自 2023 年的 18.8%滑落至 2024 年的 12%,增量蛋糕日益缩减,众人只得紧盯着存量“争食”。头部参与者们为求突破,纷纷向下沉市场“挺进”——蜜雪冰城、古茗超 50%的门店开设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但令人尴尬的是,门店越开越多,单店生意却愈发“冷清”:蜜雪冰城 2024 年单店 GMV 降至 108 万元。这究竟意味着什么?依靠“开店人海战术”已然行不通,必须凭借真金白银来升级装备(优化运营、增强战力),而上市则是筹钱的“终极法门”!
一级市场“断供”,上市成为“救命稻草”?行业增速减缓也罢,一级市场竟还玩起了“捉迷藏”——2024 年新茶饮融资事件仅余 18 起,直接减半!资本纷纷涌向 AI、硬科技等“高端优质”赛道,新茶饮瞬间由“资本宠儿”沦为“过气网红”。
融资难若登天,上市遂成“破局密钥”——当传统融资渠道“拥堵”,企业唯有驾驶“上市专车”前往资本市场募集投资,否则凭借什么维持“战斗续航力”?
在当今的商业格局中,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此类品牌,其超过 90%的收入皆高度依赖加盟商的“购置之举”(采购原料)。然而,令人忧心的是,当下加盟商们正面临着颇为艰难的处境。
以 2024 年为例,蜜雪冰城的闭店数量竟然高达 714 家,这一数字无疑创下了令人瞩目的“闭店纪录”。由于加盟商的盈利空间极为有限,获利微薄,这直接导致了品牌的口碑也随之受到损害。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究竟应当如何应对?答案便是上市!
上市可以为品牌“增强竞争力”——沪上阿姨上市后,加盟门槛降至 15 万元,即刻吸引众多“新入者”踊跃报名。说白了,上市能够为品牌“壮大声势”,凭借资本背书吸引新的加盟商,或许能够激活“加盟商生态圈层”,达成“品牌与加盟商的双向奔赴”。
价格战激战正酣,控制供应链成本成为核心竞争力——若要继续在存量市场里厮杀,就须“节约成本”!如何节约?不仅是需要削减冗余人力、砍掉低效环节的 “减法思维”,更要构建贯穿全链条的 “成本优化生态”。蜜雪冰城作为茶饮行业的 “价格屠夫”,正是凭借优秀的成本控制保持竞争力。
如果成本控制目前还无法做到极致,想要继续发展该怎么办?依靠资金投入!上市募集资金能够为供应链“补血”。故而品牌们竭尽全力上市筹钱,只为在供应链“军备竞赛”中不致落后。
多数新茶饮品牌都是2018年左右“出生”,早期投资人等了好几年,早就想“套现离场”了。你看古茗、沪上阿姨“二刷”上市申请,就知道资本有多着急。
对投资人来说,上市就是“变现开关”;对品牌来说,满足投资人“套现离场”愿望,所以在资本催促下”,新茶饮品牌们只能被迫加快上市步伐。
2025年3月,蜜雪冰城港股上市首日暴涨43%,直接打破“茶饮破发诅咒”!极大提振了茶饮行业信心。与此同时,港股行情回暖,其他品牌一看生怕错过“黄金窗口期”,赶紧跟着排队递交申请。
不过,问题是新茶饮圈“撞衫”太严重——85%新品都是“奶茶+水果茶”的换皮游戏,缺乏创新力。新消费换着法联名营销,实在卷不动。上市能拉高品牌市场关注度,和对手拉开身位,反正产品创新一时半会“难产”,先靠上市的“资本光环”,抢一波注意力,补一补资金链再说。
国内卷不动了,那就去海外开荒。蜜雪冰城海外店快5000家,霸王茶姬、柠季等都开始瞄准美国市场。但海外扩张可是“烧钱游戏”——调研市场、打广告、开新店,哪样不花钱?海外开店没那么容易,效率更没法跟国内比,上市也是为了搞到“海外开拓基金”,让品牌在国际战场“弹药充足”。
大力财经分析认为,2025年这波新茶饮品牌上市潮,是行业从“野蛮扩张”转向“精耕细作”的“成人礼”。当前的大环境下,大家既在主动谋划“战略升级”,也在焦虑中寻找“救命稻草”。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是问题解决不了单店盈利、产品同质化这些“老大难”,就算靠资本运作补血“撑一时”,早晚还是得面对“残酷淘汰赛”。未来的新茶饮品牌,得把上市搞来的钱花在刀刃上:优化运营、爆肝创新、开拓新市场,从“铺摊子”转向“练内功”。
这场集体上市的狂欢,既是“机会之门”,也是“考验之镜”。行业玩家们得稳住心态,别被资本泡沫迷了眼,脚踏实地的才能在“下半场”活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