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烘焙产业加速迭代的浪潮中,源自英国伦敦的新锐品牌 BABUTTCOCO&CELIA 黄油故事(BC),以 “天然原料 + 韩国技术 + 轻奢美学” 的创新组合,在中、韩、日等亚洲市场掀起热潮。这个融合英伦传统与韩国创新的品牌,正通过一场关于黄油与面粉的 “技术美学革命”,重新定义轻奢烘焙的行业标杆。
BC 诞生于伦敦西区的手工烘焙工坊,创始人以 “黄油” 为品牌灵魂,旨在打造 “能传递食材温度” 的烘焙体验。品牌中文名称 “黄油故事”,既象征欧式烘焙的核心原料 —— 黄油与奶油,也暗含 “每一款产品都是原料与工艺的叙事诗”。从创立伊始,BC 便确立 “天然主义” 理念:选用法国诺曼底 AOP 认证黄油、新西兰草饲奶油、加拿大全麦面粉等全球优质食材,拒绝人工香精与防腐剂,以极简配方唤醒面粉与黄油的天然香气。这种对原料本真的追求,继承了 19 世纪伦敦面包房的匠人精神,也为品牌注入 “轻奢不奢侈” 的价值底色。
BC 的快速崛起,得益于与韩国烘焙技术的深度融合。韩国作为亚洲烘焙创新枢纽,其精细化工艺与本土化风味改造能力备受瞩目。BC 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食品科学实验室、釜山烘焙技术研究院达成产学研合作,将三大创新技术植入产品体系:
针对亚洲消费者偏好的松软质地,韩国团队改良欧式传统发酵工艺,开发出 “三段式低温发酵法”:先以 10℃冷藏发酵 12 小时激活天然酵母,再以 18℃恒温发酵 2 小时形成蜂窝状气孔,最后以 25℃醒发 30 分钟提升延展性。此工艺使法棍外皮形成薄脆焦糖层(厚度仅 0.2mm),内部组织如海绵般柔软,麦香浓度提升 40%。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的 “首尔法棍” 在韩国市场复购率达 67%,远超传统欧式法棍。
在招牌产品焦糖拿破仑中,BC 引入韩国专利 “纳米乳化设备”,将黄油与奶油的乳化颗粒控制在 0.1 微米级别(相当于头发丝的 1/600),使奶油呈现如慕斯般的丝滑质地,同时通过精确控温(±0.5℃)实现 “入口即化却不失支撑力” 的口感平衡。改良后的拿破仑甜度降低 35%,但乳脂香气提升 58%,成功征服对甜腻敏感的亚洲味蕾。
BC 在首尔设立 “亚洲风味研发中心”,由韩国米其林甜品主厨主导,开发出适配中、韩、日市场的特调系列: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 “龙井拿破仑”,以西湖龙井茶叶碎入酥皮,搭配茉莉奶油;针对韩国市场推出的 “首尔红糖贝果”,融入济州岛黑糖与松子碎;日本限定款 “宇治金时法棍”,则将抹茶粉与红豆沙进行层叠烘焙。这些产品在保留欧式烘焙骨架的同时,注入东方味觉记忆,单款平均月销突破 5 万份。
BC 以 “欧式基因 + 东方表达” 为设计逻辑,打造从门店到产品的全场景轻奢体验:
BC 在亚洲市场的成功,是技术本土化与文化适配性的双重胜利。在韩国,品牌与连锁咖啡品牌 Tom N Toms 联名推出 “黄油可颂早餐套餐”,凭借 “改良版可颂 + 济州岛冷萃咖啡” 组合,首月销量突破 12 万份;在日本,与日清集团合作开发预制烘焙产品,通过 7-Eleven 渠道触达全国 5 万家门店;在中国,上海首店开业时创下 “单日售出 2000 份拿破仑” 的纪录,消费者为购买新鲜法棍平均排队 53 分钟,社交媒体话题 #BC 黄油故事 #阅读量超 3 亿次。
BC 的崛起揭示了一个行业真相: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今天,传统烘焙的现代化转型需要 “双重基因”—— 既要坚守原料与工艺的本质,又要借助技术创新与文化解码实现价值升维。当伦敦的黄油哲学遇见韩国的匠人技术,当欧式烘焙的厚重感融入东方美学的轻盈感,BC 不仅创造了新的味觉符号,更树立了 “传统产业全球化” 的创新范本。正如品牌 CEO 在接受《韩国烘焙产业周刊》采访时所言:“我们不卖面包,我们贩卖的是‘可品尝的轻奢生活仪式’,而技术,是让这份仪式感落地的最佳翻译器。”
从泰晤士河畔到黄浦江岸,BC 黄油故事用黄油与面粉的化学反应,书写着传统与创新共生的商业传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它以 “慢工艺”“精原料”“深美学” 的三重奏,提醒人们:真正的轻奢,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华丽,而是对细节的极致苛求,对品质的始终敬畏,以及对生活本真的温柔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