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耳白刀鱼。人民网 李唯一摄
人民网宁德5月19日电 (李唯一)“这道玉耳白刀鱼值得品尝,银耳是改变古田命运的‘金娃娃’,白刀鱼则来自古田人的母亲湖——翠屏湖,一道看似不起眼的菜,成为了古田人探索突破食用菌栽培技术、持续保护县域生态环境的见证。”古田县委书记许锋表示。
2025福建宁德(古田)康养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将于5月20日开幕。作为大会的配套活动,19日,菌菇宴品鉴会在宁德市古田县举行,以古田食用菌为主要食材的19道菜肴,向人们展示出福建古田“以菌立县”的深厚积淀。
珍菌总汇拼鲈鱼。人民网 李唯一摄
花菇鲍鱼。人民网 李唯一摄
黑椒猴菇排。人民网 李唯一摄
冬菇番鸭露。人民网 李唯一摄
据了解,古田县银耳栽培历史悠久,全国约90%的银耳来自古田县。从1977年的代料瓶栽技术突破开始,古田县的银耳技术共经历了三次变革。银耳产量从1976年不足1吨提高到了1982年的219吨,增长200多倍,产值翻了57倍。
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拥有38个食用菌品种,年产鲜菇超百万吨。多年来,古田县积极探索从传统粮食生产向菌上建“粮仓”的转变,全面践行大食物观,现拥有600多家菌包厂、烘干厂、辅料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企业,以及全国最大的食用菌批发市场、400多家电商企业、2700多家网店,并积极探索菇棚“光伏+”模式,实现“棚上发电、棚下种菇”。
煎酿羊肚菌。人民网 李唯一摄
珍菌佛跳墙。人民网 李唯一摄
2024年,古田县食用菌产量达94万吨,产业链总产值达28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居宁德市首位。可以说,让昔日落后“小山城”茁壮成长为今日“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密码”,就在于古田全县14个乡镇(街道)近200个村的5万多户菇农围绕食用菌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不懈努力。
古田县副县长李杰表示,以古田食用菌为主要食材制作菜肴,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古田食用菌种植历史和技术,加强古田县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影响力,助推古田县打造“世界银耳之都”。
银耳沙拉。人民网 李唯一摄
银耳贡丸。人民网 李唯一摄
当前,古田县正在全力打造“世界银耳之都”。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食药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总榜,古田银耳作为古田县食用菌品类中的重要品种,其品牌价值已达153.45亿元,连续三年在总榜中位居第二,并在2024中国食药用菌(食用菌耳类)区域品牌价值榜中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