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前后,老家桂林的乡村圩市上蚕豆多起来了。
那堆成小山似的蚕豆,指头般大小,饱满的蚕豆荚鼓鼓囊囊,煞是喜人。尽管在一大堆时鲜蔬菜中间,蚕豆毫不起眼,但在我看来却觉得格外亲切。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杨万里在诗中赞美:“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写的都是立夏时的鲜蚕豆。春末夏初的蚕豆最为鲜嫩。刚采的蚕豆,翠绿粉白,圆润鼓胀的身子,浸在一汪清水里,如天然去雕饰的翡翠,那种青绿嫩白,看着就让人眼馋。
儿时,立夏前后蚕豆上市时,说是我们孩子的节日也不为过。刚刚长成的青蚕豆是可以生吃的,那是我们的最爱。春末夏初,日渐鼓胀的蚕豆荚里孕育着嫩嫩的豆宝宝,浅碧如玉,温润绵软,剥一个扔进嘴里,轻轻一咬,瞬间感受到它的清甜多汁,犹如水果一般,很是爽口。
刚成熟的蚕豆,鲜嫩多汁,可水煮,可爆炒,可做汤——总之,只要你想得到,便可拿它入菜。当然在我看来,最好吃的做法,莫过于水煮了。鲜蚕豆的煮法非常简单。把鲜蚕豆倒进锅里,水烧开了,接着简单放入一把盐,改小火慢煮。随着热气升腾,空气中便弥漫起蚕豆诱人的香醇味道。等蚕豆煮好,母亲便拿来棉线,串成一个好看的蚕豆项圈,放到饭锅上蒸熟。待冷却了,把熟蚕豆串挂在我们的脖子上。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村舍街巷间玩耍,想吃的时候,便扯下来一个,粉粉糯糯的香夹着一丝咸味,解馋又填饱肚子。这在我的记忆里,多少年都忘不掉。
在桂林老家,蚕豆的诸多吃法中,乡里人最常见的吃法就是爆炒青豆。爆炒青豆时,先剥去豆荚,在开水里滚煮两分钟,捞出、沥干;直接清洗干净用热油清炒。做好的炒蚕豆嫩嫩的,青嫩的蚕豆皮干巴巴的皱在一起,内里是鲜美翠嫩的蚕豆粒,吃的是它的外焦里嫩;还可以把它的皮剥掉,用肉片炒着吃,去了皮的蚕豆非常嫩,翠绿色配上鲜美肉片,入口即化,吃的是它的柔嫩芳香。
儿时,我和妹妹常常没等青蚕豆端到桌上,便迫不及待地想饱口福,直接在灶边抓起刚出锅的蚕豆,忙不迭地往嘴里送。蚕豆在口中翻了几个跟斗后,牙齿轻轻咬碎娇嫩的豆壳,清香微甜的豆仁便从嫩壳中挤了出来,舌头一抿绵软成泥,嫩、糯、香、鲜,满满的初夏味道,让人回味隽永,滋味绵长。
新鲜的炒青蚕豆吃起来唇齿留香,味道清甜。但最下饭的是母亲做的蚕豆炒鸡蛋这道家常菜。每年初夏蚕豆上市时,肥嘟嘟的豆荚,鲜嫩得仿佛能掐出水来。母亲从豆荚中剥出蚕豆,再剥掉皮,油锅里大火颠炒几下,倒入打得起沫的鸡蛋,加盐喷醋,迅速翻炒几下,出锅前,再撒上一把葱花,香极了。蚕豆炒鸡蛋,一个青碧,一个黄白,两者合为一体,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清爽宜人,能扒两大碗米饭。多年后,在餐馆里吃蚕豆炒鸡蛋这道菜,虽然菜肴青绿金黄,但已吃不出母亲做的味道了。
“褯然山径花吹尽,蚕豆青梅存一杯”,又到一年立夏时,又可以吃上新鲜的蚕豆,只是越来越壮硕的蚕豆却好像少了一股乡野味儿。只有那遥远的童年时的蚕豆味道,历久弥新,香浓悠远。
作者:陆明华
编辑:黄浩刚
审核:李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