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深秋,不少姐妹就被 “手脚冰凉” 缠上 —— 晚上钻进被窝,脚半天捂不热;白天握个杯子,手都是凉的;甚至连敲键盘时,指尖都透着一股寒气。其实这不是 “怕冷” 那么简单,大多是身体里气血不够 “给力”,没法把暖意送到手脚末梢。
今天推荐 5 种 “补气血能手”,都是日常能买到的家常食材,做法简单还不挑人,经常换着吃,气血慢慢补上来,手脚不凉了,深秋也能透着好气色。
1. 鲫鱼:秋冬 “鲜补小能手”,喝碗汤暖到胃里
鲫鱼在秋冬最肥美,不像其他鱼那么腥,还满是优质蛋白,脂肪却少得可怜,喝鱼汤不怕长肉,特别适合咱们女性。它煮出来的汤奶白浓郁,鲜得不用放太多调料,是很实在的滋补品,常喝不仅能给身体补营养,还能帮着增强抵抗力,换季不容易感冒。
最推荐做鲫鱼豆腐汤,新手也能一次成功:
鲫鱼处理干净(让鱼摊帮忙去鳞去内脏,回家再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煎的时候不溅油);
锅里放少许油,中小火把鲫鱼煎到两面金黄,加几片姜片去腥,再倒开水(一定要开水,汤才会奶白);
大火煮 5 分钟,汤慢慢变浓后,放入切好的嫩豆腐块,转小火再煮 15 分钟;
最后撒点盐和葱花,不用放其他调料,鲜得能连喝两碗。喝完整个人都暖暖的,手脚的凉气会慢慢散掉。
2. 黑米:“药米” 藏营养,吃对气色变红润
民间把黑米叫 “药米”,光听名字就知道它的养身劲儿不一般。对咱们女人来说,黑米最贴心的是能帮着身体吸收铁元素 —— 不少姐妹脸色蜡黄、手脚凉,就是缺了铁。而且黑米外层的黑色素是花青素类色素,抗氧化能力特别强,能悄悄滋养皮肤,比敷面膜还实在。
平时吃黑米不用复杂做,黑米红枣粥就很好:
黑米提前泡 1 小时(黑米比大米硬,泡过更容易煮烂);
锅里放泡好的黑米和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 40 分钟;
加入几颗去核的红枣,再煮 20 分钟,直到粥变得稠稠的。
早上喝一碗,暖乎乎的还顶饱,坚持吃阵子,会发现脸色慢慢亮起来,不是那种浮在表面的 “假白”,而是从里透出来的红润。
3. 乌鸡:“药鸡” 补气血,喝碗汤脸透红润
乌鸡看着黑乎乎的,却是补气血的 “老熟人”,一直有 “药鸡” 的美称。它里面藏着丰富的黑色素、蛋白质和矿物质,比普通鸡肉的滋补劲儿更足,还不油腻,就算天天喝也不怕腻得慌。
咱们女人隔三差五炖锅乌鸡汤,补气血特别好:
乌鸡剁成块,冷水下锅,加 1 勺料酒和几片姜片,大火煮出血沫,撇掉浮沫后把鸡块捞出来;
砂锅里放足量温水,放入乌鸡、几颗红枣、一片当归(别放太多,不然会苦),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 1.5 小时;
最后加少许盐调味,撒点枸杞。
喝上一碗,全身都会慢慢暖和起来,坚持喝几次,会发现脸上透着自然的红润,连嘴唇都变得有血色,手脚也不像以前那么凉了。
4. 红枣:家常 “补血小甜果”,怎么吃都养人
红枣是咱们最熟悉的滋补品,不用特意买贵的,普通红枣就很好。它能帮着补心脾、养气血,不少姐妹睡不好、容易累,吃点红枣也能帮着安神,让精神好起来。而且红枣甜甜的,不管生吃还是煮着吃,都很对味,改善虚冷体质特别管用。
平时吃红枣的花样很多:
早上出门抓两颗生吃,甜甜的还能当零食;
泡温水时丢几颗,水会变得甜甜的,喝着比饮料健康;
炖粥、炖汤时加几颗,能给食物提鲜,还能悄悄补气血。
不用吃太多,每天 3-5 颗就够了,坚持下来,会发现手脚凉的情况慢慢减轻,肤色也会变得有光泽,不是那种暗沉的样子。
5. 黑木耳:“素中之荤” 补气血,吃着清爽不腻
黑木耳看着普通,却是爱美女孩子的 “宝藏食材”,有着 “素中之荤” 的名号。它不光满是蛋白质,吃起来有肉的口感,还藏着丰富的维生素 K 和铁质,补血效果一点不比肉类差,而且吃着清爽,不会给肠胃添负担。
最简单的做法是凉拌木耳:
干木耳提前用温水泡发,洗干净后撕成小朵;
锅里烧开水,放入木耳焯 2 分钟,捞出过凉水,口感更脆;
加一勺生抽、半勺醋、少许蒜末和香油,拌匀就能吃。
平时当凉菜吃,或者炒肉、炒鸡蛋都可以,常吃能让肌肤慢慢变得红润,透着容光焕发的样子,比涂腮红还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