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位朋友私信问:“这时候满街的柿子下来了,家里孩子老人都爱吃,可都说柿子寒凉不能多吃,到底该怎么吃才对呢?”
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这秋日里的宝贝——柿子。
“一个柿子十副药”这句老话,说得有点夸张,但确实道出了柿子的养生价值。在金秋时节,适量吃些柿子,对健康很有益处。
先说说柿子的好处
从我们中医来看,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本草纲目》里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就是说柿子能润肺化痰,生津止渴。对于现在这个干燥季节,老是感觉口干、咳嗽的人,这时适当吃个柿子,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些不适。
柿子还能健脾开胃。它的天然甜味能醒脾,促进消化。不过要注意,这里说的是熟透的软柿子,那些涩口的生柿子反而会伤脾胃。
现代研究也发现,柿子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C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这些成分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增强免疫力都有帮助。
吃柿子的禁忌要记牢
说到鞣酸,就要提到吃柿子的注意事项了。很多人听说柿子不能和海鲜、牛奶同食,其实就是担心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影响消化。
老刘建议大家记住三点:
一是不要空腹吃柿子,最好饭后一小时再吃;
二是每天吃一个就够了,再好的东西也要适量;
三是选择完全熟透的柿子,摸起来软软的,这样的柿子鞣酸含量最低。
还有朋友问,柿饼上的白霜能不能吃?那是果糖析出的自然现象,有很好的润喉效果,泡水喝对秋燥引起的咽干特别管用。
这些朋友要少吃柿子
脾胃虚寒的朋友,比如容易腹泻、怕吃生冷的,要少吃柿子。糖尿病人也要控制分量,毕竟柿子含糖量不低。
如果不太清楚自己的体质,有个简单的方法:第一次先吃半个柿子,观察身体反应,没问题再适当加量。这就是中医说的“因人制宜”。
推荐两个简单的柿子养生小食方
柿子粥——润肺健脾
做法:取一个熟透的软柿子,剥皮后捣成泥。等小米粥或大米粥熬好、温度降到温热(大约60-70度)时,再把柿子泥拌进去即可。
好处:这样既保留了柿子的润肺功效,粥的谷物之气又能保护脾胃,避免寒凉,非常养人。
蒸柿饼——止咳润喉
做法:取一个柿饼(带白霜的效果更好),洗净后放入碗中,隔水蒸8-10分钟,蒸到软热后食用。
好处:蒸热后的柿饼,润燥止咳的力量更强,对于秋冬季的干咳、喉咙干痒有很好的舒缓作用。柿饼上的那层白霜,中医认为有天然的润喉效果。
老刘提醒大家,再好的食物也只是养生的一部分。均衡饮食、规律作息、良好心态,这些才是健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