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蜿蜒曲折的弄堂深处,清晨时分,总有一股熟悉的焦香伴随着“滋滋”的声响钻入鼻腔,那是专属于葱油饼的序曲。这只存在于市井角落的平民美食,以其极致的酥脆与浓郁的葱香,奏响了一曲唤醒城市味觉的晨间交响乐。
做葱油饼是个手艺活。老师傅从盆里揪下一块醒发得当的面团,熟练地擀开、抹上晶莹的猪油、撒上一大把翠绿的葱花和少许细盐。随后,他像变魔术般将面团卷起、盘成圆形,再轻轻擀开。整个过程行云流水,面团的柔软与猪油的润泽、葱花的辛香在指尖交融。
最关键的一步在于烘烤。传统的做法是在一个大铁板上淋油,先将饼坯煎至两面微黄,然后移至铁板下方熊熊燃烧的炭火炉膛边,进行最后的烘烤。这独特的工序,让葱油饼同时拥有了铁板煎烙的油润酥脆和明火烘烤的干香焦脆。刚出炉的葱油饼,外层是漂亮的金黄色,饼身因为烘烤而微微鼓起,层次分明得能看见里面层层叠叠的葱花。
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咔嚓”一声,是极致的酥脆。紧接着,猪油与面粉混合产生的独特脂香、小葱经过加热后释放出的浓郁葱香,以及小麦本身质朴的香气,如同交响乐的不同声部,在口中轰然迸发,和谐而又层次分明。这热气腾腾的酥脆与葱香,是深深烙印在上海人记忆里的弄堂味道,朴实无华,却温暖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