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有一种面食,以其独特的煮制方式闻名遐迩,那便是“锅盖面”。顾名思义,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煮面时,要在沸腾的大锅里放一个木头做的小锅盖一起煮。这看似不合常理的操作,背后却蕴含着代代相传的饮食智慧与独特的风味追求。
关于锅盖面的由来,传说众多,但究其根本,这小锅盖的作用颇为精妙。当一大锅水沸腾下面时,面条容易上下翻滚,四处漂散,受热不均。而那个小小的木质锅盖,如同一个镇面之宝,压住翻滚的面条和涌起的浮沫,使面条始终被限制在锅盖下方的区域,能够均匀受热,充分吸收锅里的汤汁。同时,杉木或柏木制作的锅盖,在高温下也会散发出淡淡的木质清香,为面条增添一丝若有若无的自然风味。
锅盖面的面条本身也很有特色,多为“跳面”,即用竹杠反复压制成的人工面,口感格外筋道。而汤底则通常是用多种秘制酱油熬制,称为“伙面汤”,色泽红亮,咸中带鲜。
煮好的面条,浇上汤头,再配上各种浇头,如肴肉、长鱼、腰花等。吸饱了汤汁的面条爽滑弹牙,汤味醇厚,带着一丝独特的韵味。这“面锅里面煮锅盖”的奇妙景象,已然成为镇江这座城市最生动的美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