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可靠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admin
2021-07-07 10:09:56
0

原標題:"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可靠還是偽科學?權威研究來了

西瓜、霜淇淋、啤酒、奶茶、可樂……

火鍋、燒烤、海鮮、滷味、小龍蝦……

天氣越來越熱,有些人的嘴也越來越管不住,一口接一口,一頓又一頓。但在用美食填飽胃口,治癒一切不開心的同時,可能會面臨長胖的風險,不僅如此,網上還流傳著"吃得越飽,死得越早"的說法,肆無忌憚地吃還會讓人短命!

這種說法是真是假?吃飯得怎麼吃才健康?

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研究證明:吃太飽,真的會减壽

時代在不斷朝前發展,人類的壽命也呈現出越來越長的趨勢。據《柳葉刀》的研究推測,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將在2040年達到81.9歲,超過美國,而西班牙將取代日本,位居榜首。

在影響壽命的因素中,「飲食」尤為關鍵,不少科學家通過實驗證實了飲食和壽命確實有關。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曾做過兩次實驗。

一次是以實驗動物果蠅為研究對象,在對果蠅進行飲食限制後,一種名為Sestrin的蛋白質,能够在腸道細胞內發揮作用,降低腸道幹細胞活性,抑制衰老的訊號通路,從而改善健康狀況,實現壽命延長。

另一次則是聯合德國科隆大學、英國Babraham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們,以800只小鼠為實驗對象,對它們進行晚期飲食限制轉換。

結果發現,成年後有進食限制的小鼠老年能够活得更健康長壽,如果只是某段時間限制飲食之後又隨意進食,則死亡率會升高;年輕時隨意進食的小鼠,老年後改為限制飲食,脂肪組織的基因活性還是和隨意進食的小鼠相似,這也就意味著,想要獲得長壽,在年輕時就應該少吃,限制飲食。

中國人的錯誤飲食認知

健康長壽是件貫穿終身的事,在飲食方面,不能僅停留在少吃,還要注重吃得健康,而中國人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卻在無形中"謀殺"了健康,縮短了壽命。

2019年,《柳葉刀》公佈了一項時間跨度近30年的全球領域的重磅研究,指出在2017年的統計資料中,中國因為飲食結構問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在世界人口居前二十比特的大國中排名第一,比印象中喜愛高糖高油飲食的美國還要高上不少。

而這與中國飲食結構中的高鈉飲食、雜糧攝入不足和水果攝入不足有關。

中國的鈉攝入量在世界排名第一,長期的高鈉飲食可能會誘發心血管等疾病;在水果攝入方面,推薦量為每天100克~250克,但中國連及格線都沒達到,雜糧攝入量也是如此。

此外,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損害身體健康。如老一輩喜歡吃的隔夜菜,很多人認為吃了十幾二十年也沒事,秉著不浪費糧食的原則總是熱一熱就吃。但事實上如果存放不當,隔夜菜可能暗藏兩大安全問題,一是微生物不斷繁殖,讓隔夜菜發生變質;二是亞硝酸鹽增多,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尤其像現在的高溫天氣,隔夜菜更容易成為細菌狂歡的天堂,吃下去一不小心就會鬧肚子、引起腸胃不適,胃黏膜受損,引發胃炎等腸胃疾病。在這裡提醒一句,如果有胃炎,一定要及時治療,尤其是慢性萎縮性胃炎,有可能會發展成胃癌。

而治療胃炎時,一般採用聯合用藥的管道,一定要根據個人病情來選擇合適的用藥,如質子泵抑制藥、H2受體拮抗劑、促胃腸動力藥以及對黏膜有修復作用的黏膜修護劑,如康復新液,其主要有效成分為多元醇類、多肽及黏糖氨酸等,可通過提高胃黏膜血流量、改善胃黏膜微循環,主動修復受損胃黏膜,不僅可以治療胃病反復發作,還可以防止胃部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到底應該如何健康飲食?

健康地少吃,才是獲得長壽的法寶,在每頓吃七八分飽的基礎上,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低鈉飲食

摒弃重口味,堅持少鹽的清淡飲食,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薦鈉的每日攝入量為6克以下。除了做飯時少放鹽,也要注意避開高鹽食物,像醃菜、醬菜、火腿、腐乳、拌醬等調味料,鈉含量都比較高,儘量少吃,若食用則要控制好量。

2.多吃水果

水果富含多種維他命、膳食纖維,能够為身體補充營養素,膳食纖維還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水果攝入量為200~350克,不過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人群,攝入水果的量最好遵循醫囑。

3.雜糧代替精米精面

五穀雜糧能幫助身體補充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以及礦物質,還能降膽固醇、降血壓、血糖,建議每天食用125克雜糧,像小米、糙米、燕麥、玉米、大麥、黑米、紫米等都是不錯選擇。

當然,除了上面這3點,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也是少吃為好,並要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多喝水避免久坐多運動。

參考資料:
1.蔣婷.暴飲暴食,傷的不僅是胃[J].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16(02):48.
2.王哲.想長壽?少吃點![J].健康管理,2012:22-22.
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國營養學會.2016-5-12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兰州拉面,如今却光景不再,门庭冷落,不少店铺无奈关门或勉强维持。人们不禁发问:是什...
五粮液以“和美”之道诠释ESG... 10月16日,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2025全国理性饮酒宣传周启动仪式暨2...
从源点出发 德庄数字化吃辣引爆... 近日,在重庆南岸区茶园德庄火锅博物馆内,全球首个“数字化吃辣源点”发布。10月17日至19日,德庄携...
家常菜|贴秋膘正当时!这7道菜...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又到了“贴秋膘”的好时节。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就是在秋季通过食补来补充夏季的消耗,...
寒露过后,饮食养生如何兼顾防燥... 中新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寒露节气已经来临。 日前,“寒露节气养生...
“至少便宜10%”,“大闸蟹自... 近期,大闸蟹开始大量上市。今年的大闸蟹价格如何?消费者能实现“大闸蟹自由”吗? 比去年便宜? 17日...
绵延千年的秋日雅食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秋风起时,桂子落满阶前,古人的食案上便渐渐染了秋的丰腴。不同于...
从入门到精通:蝴蝶标本制作的关... 蝴蝶,被誉为“大自然的舞者”、“会飞的花朵”,其短暂而绚丽的一生总能引发人们无限遐想。制作蝴蝶标本,...
原创 杨... 提到升糖快的主食,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馒头、面条、白米饭,却不知生活中更常见的6种主食,升糖速度远超过它...
千年卤味“闯”出新风味:武冈百... 一碗卤香,传承千年。在“中国卤菜之都”湖南武冈,这道承载着历史与乡愁的滋味,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原创 面... 面粉别蒸馒头了!教你面食新做法,蓬松暄软,孩子一顿吃3个。大家好,我是小乔,与你分享每天的做菜体验。...
真的没骗你,香蕉皮上长这种黑斑... 黄色诱人的香蕉是很多人日常水果清单上的必备,物美价廉、好吃方便。不仅能做加餐水果,偶尔没吃早饭来一根...
《人民日报》头版关注:五峰“茶... 10月18日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湖北加快打造消费新高地 向“新”而行,消费市场活力更足》 关注...
比猪蹄更香糯,脂肪却只有牛肉的... ⚬ 牛蹄筋是“低脂肪、高蛋白、高胶质”的杰出代表。每百克牛蹄筋脂肪含量仅0.3克,比瘦牛肉还低,蛋白...
# 汪孟恭家常土豆炖排骨(详细... 食材用料(3-4 人份) 排骨:2000 克,优选猪肋排(肉质鲜嫩、骨缝带肉),提前用清水浸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