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我曾經就見過這樣一個家庭,這個兒子都三十多歲了,談了好幾個女朋友,都被這個媽媽以各種理由拒絕掉了。 後來好不容易遇見一個相對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的,這個媽媽也實在沒有辦法提出來自己的看法的時候,當時這個兒子就要結婚,在外面買了房子準備要搬出去住的時候,這個媽媽就在這個兒子結婚前的一個禮拜突然就莫名其妙的走路把自己的跟腱給弄斷掉了, 那這個跟腱一弄斷掉了以後這個婚禮就沒辦法舉行了,原因很簡單,婚禮的時候不可能婆婆不在場啊! span>
然後這個媽媽就强烈要求她的兒子先照顧自己,把自己的跟腱毛病看好,然後這個兒子的婚禮被迫推遲了,後來延后時間長了以後,這個媽媽的跟腱的毛病就一直沒有康復, 後來給兒子提了一個規矩就是我的脚不完全好你們就不能結婚。 後來也是因為拖的時間太長,這個兒子的這門婚事就給黃掉了。 這就是那個媽媽她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一直把和孩子的關係看成是最重要的關係。 span>
其實在這個案例裡邊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這個媽媽有情感需要的時候,她有傷痛的時候第一個想要陪在她自己身邊照顧自己的人不是她自己的老公而是她的兒子。 後來一問才知道,這個媽媽她實際上當時和這個老公結婚的時候就覺得這個老公配不上自己,就覺得這個老公相貌也一般,能力也一般,完全不如自己在大學的時候身邊追自己的大學男同學,後來只是因為這個媽媽當時大學的時候,她自己說的就是挑花眼了, 挑了很多男生,後來等自己年齡大了,發現當時追過自己的男生都成家了,後來她就匆匆忙忙的找到現在的丈夫。 span>
後來她就望夫成龍不成,就望子成龍,她和她的老公結婚以後把這個兒子剩下以後她就跟她老公達成一個所謂的協定,那就是說以後咱們倆就是搭夥過日子,我們夫妻兩個人就不要談感情,我們就只談我們以後怎麼把這個兒子養好, 我們的婚姻就像一個企業一樣,就像一個公司一樣,這個公司的目的和營業的目標就是把我們的兒子養好。 那這個兒子呢,反過來也是,他也是覺得好像自己的媽媽在這段婚姻裡邊得不到一個作為女人應該得到的滿足,那麼慢慢的這個兒子也比較優秀,讀書各方面也比較好,他越優秀這個媽媽就越覺得,你看,還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兒子身上更劃得來, 我的兒子比我老公强多了,慢慢的這個兒子就替代了這個爸爸在家裡邊丈夫的角色,就是他成為了實際意義上他媽媽的小丈夫。 span>
那在我們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就叫媽寶男,就是他的媽媽就把這個兒子永遠看成是自己的小寶寶,永遠捨不得這個兒子離開自己身邊,這個兒子也覺得這個媽媽需要自己一輩子的照顧。 所以說這個兒子一直結不了婚也不能都怪這個媽媽,另外一定程度上也是屬於說他心裡邊也捨不得媽媽,因為他也一直很擔心自己離開以後自己的媽媽會不會很不開心。 span>
所以說在這個家庭裡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三角它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果我們把家庭當中三個成員的關係比作一個三角形,用三角形的邊長來代表成員之間的親密程度的話, 那正常的一個核心家庭的三角關係可能應該是像我們這幅圖上面標注的一樣,那就是在這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可能孩子比較小,需要爸爸媽媽暫時的把這個嬰兒看成是家庭當中最重要的,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可能相對比較遠一點, 他們各自和孩子的距離又相對比較近一點,那這個三角關係就有點像是一個比較扁的等腰三角形,隨著孩子長大呢,孩子慢慢獨立了,能够照顧自己了,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比之前近一些,慢慢的讓父母的夫妻之間的功能回歸到以前的一個狀態, 這樣也能保證孩子有自己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能力,當孩子慢慢在長大了,到了青春期甚至是讀大學的時候,就需要這個父母之間的關係更親密一點,那他們各自和孩子的關係更遠一點,那麼這個三角形就變成了這幅圖最右邊的這樣一個銳角的等腰三角形。 span>
請注意,這個時候孩子和父母遠了,並不代表說孩子和父母就完全沒有聯系了,相反,這個時候孩子慢慢和父母的關係變得像大人一樣,就變成了一種既親密又獨立的關係。 就是說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這條邊界是比較清楚的,他在有困難的時候需要父母支持的時候父母可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但是在孩子和父母各自需要自己的空間,享受自己的生活,發展自己的獨立的愛好和情感需要的時候,又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這種就是對於那種青少年家庭和成年要離家的孩子的家庭,比較合適的一種親子三角關係。 span>
像我剛才講的那個案例大家可能對照這個圖也能發現是什麼樣一個情况,那就是在這個三角形裡邊,這個媽媽和這個兒子之間這條邊太短了,相對一個家庭裡邊三個人之間的關係,三角形就像一個平衡一樣,某一條邊比較短, 那另外兩條邊勢必就會比較長,那就是說這個媽媽她的生命裡邊眼中只有她的兒子,這個兒子他的眼中也只有他的媽媽的話,那勢必就會導致這個爸爸和這個媽媽的關係比較疏遠,這個爸爸和這個兒子之間的關係就比較疏遠。 那這樣一來呢,在這個家庭裡邊最覈心的夫妻子系統的這個關係就沒有辦法得到保障,相反這個家庭裡邊最覈心的最緊密的關係變成了母子之間的關係,那這個家庭系統就會失衡。< span>
那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孩子他本身就不是他媽媽的伴侶,他媽媽的伴侶應該是他的父親,這個孩子他沒有能力去掙錢, 沒有能力去像一個真正的丈夫那樣在他媽媽脆弱的時候安撫他媽媽情感上面的需要。 span>
但是很多孩子當他看到自己的父親或者母親的情感需要的時候,他們又沒有辦法拒絕,而很多孩子他們幼小的心靈和幼小的肩膀又承受不住這麼多情感的需要和來自父母的煩惱,很多時候這樣的孩子他們如果年齡比較小, 他們承受不住這種壓力的話,他們就會發展出很多情緒方面的困擾,比如說抑鬱的情緒,比如說在學校裡面亂發脾氣,比如說很多女生會出現禁食障礙,很多孩子會出現行為方面的問題,有的年齡比較大的孩子可能就會變成另外一種什麼情况呢, 就是長大以後離不了家,沒有辦法出去讀大學,沒有辦法找對象,沒有辦法結婚,實際上他們這些所謂的沒辦法背後都在傳遞一個無意識層面的資訊,那就是他們身上承載了太多來自父母的本來應該由父母兩個人的夫妻子系統承擔的壓力, 他們沒有辦法放下這些壓力,沒有辦法離家。 span>
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個什麼情况呢,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我們剛才講的典型的中國式的婚姻和典型的中國式的父母介入的婚姻。 那是什麼情况呢,就像這幅圖一樣,比如說大家想像一下,就像剛才我講的那個案例裡邊,這個爸爸和這個媽媽就是這幅圖最上面的這一男一女,他們的關係比較疏遠,那他們生的兩個兒子,這個小兒子和媽媽的關係比較近, 我這邊用一個橢圓形把右邊的這個媽媽和這個孩子圈起來,這兩個人的關係比較近呢,那在這個兒子心目當中這個媽媽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女人,那在這個媽媽心目當中這個兒子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男人。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即使這個兒子以後長大結婚了,他找了一個媳婦兒,那這個媳婦兒可能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這個媳婦兒可能就會發現我不管怎麼努力我都沒有辦法把我的老公從他媽媽的乖寶貝真正的變成我的老公,真正的變成一個男人。 這個媳婦兒可能就會發現,每當她和她老公有衝突的時候,她會發現在她和她的婆婆兩個女人當中,她的老公永遠是更偏向她的婆婆。 span>
換句話說,她會發現,她的眼淚她的老公接收不到,而她的婆婆的眼淚她的老公更容易接收到。 那這樣一來可能就會出現一個什麼後果呢,如果這對年輕夫妻有一個孩子的話,這個妻子她覺得她的情感需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