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竟是我自己丨讓《跨越不可能》成為可能
admin
2021-12-12 20:36:08
0

原標題:高手竟是我自己丨讓《跨越不可能》成為可能

<!---->

作者|阿起

我可能成為巔峰上的那個人嗎?

我可能做出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嗎?

可如果,我只是個普通人呢?

《跨越不可能》這本書告訴你,你當然可以。

人生的無限遊戲

"每個人都能做到遠遠超乎自己想像的事情。" 《跨越不可能》的作者史蒂芬. 科特勒在經過多年研究後這樣說道。

人生是一場無限遊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地讓這場遊戲繼續下去。 習慣性的自卑限制了我們的視野,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著非凡的能力,一種把我們自己推向能力極限的可能性。 這場無限遊戲,靈活多變,但似乎也有規律可循。

這場遊戲的覈心算灋就是:動機+學習力+創造力+心流

那麼現在,各位,歡迎來到無限遊戲。

遊戲第一步:落子——動機的力量

動機是三種技能的集合體:驅動力,目標和堅毅力。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1. "Follow me"

驅動力分為外部驅動力與內部驅動力。 金錢的獎賞,朋輩的誇讚這種自身之外的獎勵都可以被稱為外部驅動力。 而內部驅動力,則是我們自身的心理和情緒力量,比如好奇心,激情和使命感

外部驅動力非常有效,很明顯,如果寫完這篇文章就能連放三個月的假的話,那麼我的效率一定會達到500%。

但是,也千萬不能够小瞧內部驅動力,它在我們人生的整個階段,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時,甚至比外部驅動力更為有效。

當你所做的事情"符合你的覈心信念和價值觀"時,你和你的大腦都會更加地愉悅,做事的效率也會高的多。

所以,跟隨自己的心,它將把你帶往你嚮往的地方。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2. "定下一個小目標,先賺它一個億。"

為什麼一定要有目標?

這要問問我們的大腦。

世界上有無數的資訊,然而,人類的大腦每秒只能處理大約126比特的資訊,十萬分之一都不到。

所以,生存導向的大腦只會有選擇性地接受那些威脅/有利於我們生存的資訊。 目標的作用之一就是去重塑你的認知,告訴你的大腦,"嘿!這些東西很重要,記得聽它!"

這樣,你才能不那麼費力氣地得到你真正需要的。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3. "避免成為思維的奴隸"

思維方式可以被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fixed mindest)和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est)。

成長型思維意味著你相信天賦只是一個起點,而練習會讓一切變得不同。 擁有成長型思維會讓你保持更長久的毅力

總是因受到打擊而感到挫敗?

反復的失敗,重複的瑣事,激情與目標變為囚籠,你把夢想追到了懸崖邊上,思維操縱了你。

這時,學會控制你的思緒便十分重要。

積極而現實的自我對話,感恩,冥想,瑜伽,都能讓你在思維的空隙中重新感受到自我,培養出控制思維的堅毅力。

內驅力、目標、成長型思維,三種技能的結合將幫助我們克服恐懼,迎接挑戰,穩穩落下這場無限遊戲的第一枚棋子——

"想清楚你願意為什麼而死,然後為它而活。"

遊戲第二步:向前推進——無形的學習力

棋子已經落下,接下來,學習就要幫助它前進。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1. 書讀百遍

我們利用什麼資源去學習? 這裡,就不得不說這句從古至今被反復提及的話了。

讀書,讀書,讀書!

受時間所限,我們常常通過瀏覽文章,部落格,甚至朋友圈來獲得資訊。 但,讀一本完整的書,你所得到的可不僅僅是十幾篇文章的加和。 科特勒就給出了這樣一些數位:

博客文章:閱讀3分鐘,獲得作者3天的工作成果

雜誌長文:閱讀20分鐘,獲得作者4個月的工作成果

圖書:閱讀5個小時,獲得作者15年的工作成果

所以?

讀書,讀書,讀書。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2. 獲取知識五步驟

怎麼對一個話題或一項事物從陌生到熟悉? 這其中有五個步驟:

< strong>A.通讀五本書

書的內容與難度需要循序漸進,這使你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會因內容過於高深晦澀而打退堂鼓:

< strong>B.把自己當白癡

著誠意向別人提問和討論,大多數人都會願意開口的。

C.探索空白

你在問題中總會發現一些無人探索或沒有定論的空白地帶,跟隨你的好奇心,花一點時間,在裡面盡情探索。

D.不斷提問

不斷提問,尋找你與答案之間的衝突,當你發現你所瞭解的並非全貌,那麼你就把自己擺在了正確的位置上。

E.找到敘事結構

把你所學到的知識編成故事講給別人聽,强化你的記憶和自信。

遊戲第三步:觀六路聽八方——創造力密碼

有很多我們覺得很聰明的人,他們的智商測試得分卻很低,這是怎麼回事?

是創造力在"搗鬼"。

吉爾福特將創造力定義為發散性思維(Divergent Thinking),既一種反系統性的,開放性的,不完全"合邏輯"的解决問題的管道

比如,這有一個茶葉盒,你說它可以當你弟弟的帽子或者蚊子監獄,這就是一種發散性思維。

對於如何提升創造力,科特勒給出了很多方法。其中一些,就是我們認為的很平常的小事。

首先,保持好心情。這可以讓你的大腦更敏感地捕捉到新想法;

然後,拓展你的視野,總是出去走走,讓目光和你的注意力看向遠方;

之後,一些獨處的時間,它只屬於你自己,無關任何人或工作。這段時間沒有任何尺度,此時你不需要同時間賽跑,壓迫感緊張感會消失,你的大腦能够自由漫遊到現實之外的遙遠角落。

遊戲第四步:火力全開——心流體驗

你已經找到方向並在向前前進了,如果想加速這個前進的過程,你還需要最後一步——心流。

你是否有過那樣的體驗,感覺自我意識好像消失了一樣,自己跟周圍的事物融為一體,過去,未來似乎都不存在,只有當下是切切實實能被感受到的

不管有沒有,這種狀態都是真實存在的,它被稱為心流(flow)體驗

冥想入定的僧人會有與"宇宙合一"的感覺,極限衝浪的選手會有與海浪融為一體向前奔湧的感覺,他們與外界事物的邊界消失了,暫時失去了區分外物與自己的能力

在心流狀態下,我們的腦電波從代表清醒和警覺意識的高頻 β 波,轉換到頻率更低的 α 波和 θ 波之間。這意味著你的大腦在放空狀態和入睡狀態之間徘徊。

此時,你停留在"頓悟"的邊緣,這使得你更容易取得重大的創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