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1214/d3e38edda4464373aace7ac845eb2a40.gif "/>
曾奇峰老師解析親密關係。 span> 先拎重點:
1.只要是人都有這樣一個特點:有時候需要親密關係,有時候不需要親密關係。 span>
2.有的男人對性的需要,是他們滿足權力欲的一部分,他們會覺得性是權力的象徵物,而不是愛那個級別的東西。 span>
3.讓男人過久地呆在親密關係裏,是反人性的,至少是反男人性的。 span>
4.如果要男人在需要女人和不需要女人之間轉換太快,會製造問題。 span>
5.在有些時候,有些人好像並不太在意親密關係中的獨佔性。 span>
6.有人推測,在我們有生之年,也許可以看到,一夫一妻制不再是唯一被認可的婚姻形式。 span>
7.我總看到朋友圈說"三觀不合",比如吃燒烤的時候有人願意喝葡萄酒,有人願意喝啤酒,這不是三觀不合。 三觀不合是,我喝葡萄酒鄙視你喝啤酒的,你喝啤酒的鄙視我喝葡萄酒的。 span>
人對親密關係的需要是陣發性的
個體對親密關係的要求,是個體本身是個衝突體的證據。 span>
人作為獨立個體,既然他是獨立的,他就應該是不需要親密關係的。 span>
具體地說,在身體上,他有一個完整的邊界,他能自給自足,他與另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完全相互理解,所有這些東西都表示:人是獨立的。 span>
但是,人又被設計成需要親密關係,最重要的親密關係可能就是性啊,男女啊,和同志的性關係。 span>
所以,對親密關係的需要應該是一個人在一生中間陣發性的需要。 即使在一天中間,一個人也不是每一秒鐘都需要親密關係的。 span>
從整體來看,人在一輩子裏,的確是需要親密關係,但是在有一段時間他可能不需要。 span>
比如說,一個男人在親密關係中待煩了之後,他獨自去西藏待一段時間。 或是,有一些人可能做得更遠一點,他在親密關係中待久了之後去做和尚或尼姑。 span>
就好像冥冥中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所待的總時間有一定的額度,要麼是短暫而高濃度的,要麼是持續很長但是低濃度的。 span>
如果把時間和濃度這兩個因素都考慮進去的話,好像也有既定的一個額度在那個地方,他會自動調整。 span>
我覺得這個跟疾病、健康沒有關係,而更多地與生物學級別的東西有關。 span>
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的狀態,還跟人格特質有關,即看一個人人格更傾向於一個人待著,還是更傾向於跟人一起玩。 這肯定是有很明顯的差异的。 span>
我前段時間還想,那些總是在關係中間的人,比如總是呼朋喚友啊,一起喝酒啊,宵夜啊,打麻將啊這些人,我懷疑他們有可能是潜在的社交恐怖症的患者,他們做這些事情也許只是反向形成而已。 span>
有可能內在極其孤獨的人,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的話,他們從不缺親密關係。 span>
但是相反的情况可能也有:內心跟別人有很緊密的連接的人,現實中卻沒有親密關係。 span>
所以,只要是人都有這樣一個特點:有時候需要親密關係,有時候不需要親密關係。 span>
如果我們這樣看的話,至少可以形成一個比較輕鬆的社會氣氛。 span>
這個氛圍就是不管是社會,還是輿論,我們都沒有必要要求每一個人的親密關係的形式、內容都是一樣的。 span>
比如說不一定要求每一個人都結婚等等。 span>
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鬥爭
如果從發展的角度來說,對親密關係的理解也有可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在重溫母嬰關係,特別是初戀具有這樣的特徵。 span>
在親密關係中間,也涉及到權力。 尤其在兩個人的人格發展得都不是太好的情况下,就容易把親密關係搞成政治關係,政治就是權力嘛,就是誰說了算。 span>
當下有專門的性政治學,就是講兩性關係中的政治學,好多這樣的文章都是女權主義者寫的。 span>
因為她們把男女關係降低到政治這個級別,所以她們更關心的是在男女關係中誰占主導,誰說了算。 誰是誰的奴隸,誰是誰的主人。 這就是肛欲期的問題了。 span>
我在想還有一些皇帝,或者古代大富大貴之人,他們對性的需要已經是他們權力的一部分,他們會覺得這是權力的附屬品,而不是愛那個級別的東西。 span>
所以他們跟女人就沒有辦法建立起平等關係。 span>
這個會反過來傷害他自己,就是他自己也不再是一個在親密關係中享受被滋養的那種感覺的人。 嫖客是用金錢購買性,這些人是用權力購買性,一回事。 span>
他异化了女人的同時,也异化了自己。
如果雙方的人格發展到了俄狄浦斯期的話,那就是比較健康的親密關係了,有衝突,有愛恨情仇,但是那些愛恨情仇可能主要不涉及到權力和依賴,而涉及到其他一些東西了,比如說吃醋之類的,可能就相對來說比較健康一點。 span>
男女在親密關係中的差別
❶跟男人相比,女人永遠都要在關係中,這可能跟女性的生物學結構有關係。 span> 而男人不行,男人在親密關係中間呆的時間長了之後,可能會讓他喪失對親密關係以外的敵意的警覺。 因為他還負責看家護院嘛。 span>
如果讓他過多地待在關係裏,他就被封閉了,而這種封閉是反人性的,至少是反男人性的。 span>
因為男人還需要事業,從進化心理學這個角度來說,他有一部分注意力需要投向外界,以防止巨大的動物對親密關係和家庭的傷害。 span>
這個可能也是很多女人不能够理解的地方,也是很多男女衝突的導火索,女人會覺得怎麼有一段時間你注意力更多地在工作上面,或者在你哥們那裡,或者是在其他的,比如足球世界盃上面。 span>
但是如果我們讓女人知道男人是需要從關係中脫離一段時間的,她可能就不會把它理解成這個特定的男人對自己的拋弃或者敵意。 span>
可能有女人說,女人也需要從關係中抽離一段時間。 span>
我同意這個說法,但是女人的需要跟男人的還是有一點區別:比如說幾個女人在一起,如果都是已婚女人的話,她們經常聊的是老公。 span>
但是幾個男人在一起不太會聊他們的老婆,因為當一個男人談他老婆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談他的弱點。 這個弱點就是他的柔情,那種對他人有需要的這個部分,他在外面是不可以暴露的。 span>
所以,這還是表示他在這個親密關係中離開了。 span>
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男人在親密關係中"短暫離開",恰好是因為他要保護這個親密關係,一個男人在外面跟別的男人厮混,是要知己知彼,要知道別的男人在幹嘛,這樣他自己在那個小範圍裏面才安全。 span>
當然,這都是潛意識層面的。 span>
❷而女人對關係的持續需要,可能讓她喪失警覺。 span>
《明朝那些事兒》講了一個官場上的男人怎麼搞定一個土匪,就是利用這個彪悍的土匪的老婆對安穩日子的需要,先從他老婆攻破。 這個土匪就沒法使用智力了,就全部被他老婆關於未來生活如何安寧、如何幸福這種幻想迷惑了,然後就去投降,最後就被殺了。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