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作者|桌子先生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雞娃雞到"走火入魔"是什麼狀況? span>
最近,博士級"虎爸"毛先生就因為太過"投入",被妻子鄭女士告上了法庭。 span>
他和鄭女士育有一雙兒女,兒子小明7歲,剛讀小學一年級; 女兒小佳5歲,才讀幼儿園。 span>
這年紀,正是玩泥巴的時候,離焦慮成績還有十萬八千裏。 span>
可毛先生不這麼想。 span>
他大概是覺得自己好歹博士畢業,"基因"不會太差,想讓兒子女兒向自己看齊,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 span>
他沒有任何"緩衝",一起步,就給尚在幼儿園年紀的孩子教中學、大學的知識。 span>
一般人都扛不住,何况連字都認不全的幾歲孩童? span>
但毛先生不是在跟孩子開玩笑,他是認真的,他以為憑藉自己的知識儲備教兩個兒童綽綽有餘,就可以"贏在起跑線上"
他的操作非常令人窒息,孩子稍微聽不懂,他就對孩子又打又罵,話語不堪入耳。 span>
仿佛不學高數的孩子就是"廢物",就不配當自己的孩子。 span>
毛先生的極端行為,說好聽點,是"恨鐵不成鋼"。 span>
說不好聽點,就是神經病。 span>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毛先生的孩子,你還只是讀幼儿園的年紀,連班上同學的名字都念不全,連數位都不認識幾個,你的父親就要求你學大學期間的高數。 span>
學不會,就是打罵、苛責和語言羞辱,而且不准睡覺,一直到"喪心病狂"的父親滿意為止。 span>
這樣的環境,想想就讓人害怕。 span>
可憐了兩個孩子,很難想像這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留下多麼深的陰影。 span>
後來,好在他們的媽媽鄭女士比較清醒,看事情發展到了很嚴重的地步,就請公安民警、婦聯工作人員、學校老師三方介入協調。 span>
然而,毛先生還是執迷不悟,覺得自己管教孩子是家務事。 span>
言外之意就是,"外人"沒資格插手。 span>
這簡直是不可理喻! span>
鄭女士恐怕也沒想到,丈夫會如此偏執,夫妻關係瞬間變得劍拔弩張。 span>
無奈之下,她只能向法院申請保護令,終止丈夫的魔怔行為。 span>
最後法院作出的判决毫不含糊:
"禁止被申請人毛某對鄭某、小明、小佳及其相關近親屬實施家庭暴力。" span>
法院的理由很充足:
1、毛某的"教育"中,存在辱駡、貶低孩子的精神侵害行為,屬於家庭暴力的一種。 span>
2、毛某以自以為是的管道,超前教授孩子理解不了的知識,屬於揠苗助長,不利於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 span>
就整個事件看來,或許會顯得有點滑稽,但這個事件背後折射的社會現象,卻值得我們深思並且嚴肅對待。 span>
從雞娃到虐娃,只有一念之差。 span>
其實我很懷疑毛先生的精神是否正常,對他來說,他是博士,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情我能够理解。 span>
可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够提前"搶跑",就應該這樣去逼迫孩子嗎? span>
他讀到了博士,卻連基本的教育常識都不懂,動輒要求孩子會這會那,就差直接讓孩子本碩博連讀了。 span>
他的孩子長期處在嚴苛、貶低和不斷謾駡的環境中,很難想像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span>
連網友們也憤怒了,紛紛說:
"這應該去做一下精神鑒定吧?" span>
"還好有媽媽,這爸爸是魔障了嗎?還是對自身基因太過自信了?" span>
這個父親,太過於有優越感,也太過於焦慮。 span>
他以為自己讀過博士,孩子就得是神童,未來的博士後。 span>
然後自顧自設計一條所謂的"康莊大道"逼著孩子走,自己則拿條鞭子在後邊趕。 span>
全然不管孩子做不做得到。 span>
恕我直言,這不是在養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span>
這類父母不會疼惜孩子,也看不到孩子在自己辱駡之下瑟瑟發抖,他們只顧孩子有沒有滿足自己的期望,有沒有在"起跑線"上搶跑。 span>
我看真正需要去醫院看病的不是孩子,而是那個父親。 span>
前段時間有篇關於雞娃的文章《臥底10個雞娃群後,沒娃的我都想雞自己了》火了,刷爆朋友圈。 span>
看完文章,我只能無奈地歎息一聲。 span>
記者臥底的雞娃群,從6點開始就變得很活躍。 span>
圖源:《每日人物》
家長們早早把自家孩子每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明明白白,時間精確到分鐘。 span>
span> 圖源: 《每日人物》
看到這張時間表,打工人都要陷入久久的沉默裏。 span>
在雞娃大軍裏,沒有最卷,只有更卷。 span>
一比特家長在群裏分享了雞娃的計畫表,這密密麻麻的項目,是要培養神童的節奏。 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圖源: 《每日人物》
有人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span>
一個高贊回答說:在美國肯定是夠了,但在海澱區肯定不够。 span>
如此榨幹孩子的潜能,其實就為了滿足自己膨脹的欲望,這種行為變得越來越畸形。 span>
現在我們的父母無比焦慮,他們對孩子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別人都能考100分,為什麼你只考了90分? span>
別人一點就通,而你同樣一個題講四遍五遍都不會,你是不是智商有問題? span>
別人的孩子表現出各種天分,捧回一大堆證書,你怎麼半點特長也沒有? span>
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輕易擊潰父母的防線,他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無法接受孩子不出眾。 span>
於是,他們卯足了勁把孩子塞進一個個補習班,寧願自己勒緊褲腰帶,也要讓孩子學習一項項技能,成為神童。 span>
孩子就在父母這樣的逼迫、攀比和焦慮中,如履薄冰,岌岌可危,也產生了很多的悲劇。 span>
2018年1月27日,福州一社區有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