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設”的圈套,你陷進去了嗎?
admin
2021-12-28 01:28:32
0

原標題:"完美人設"的圈套,你陷進去了嗎?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ID:zqfxlgzs

最近,一比特癡迷王力宏多年的朋友宣佈"脫粉",燒了簽名T恤,還把收藏多年的專輯全部送人。

她告訴我:從此"洗心革面",脫離飯圈,再不相信藝員人設了。

話剛說完,看了一部電影,又被男主角迷得死去活來,上網蒐索他的生活日常,激動地說"老公好優秀"。

得,還是沒有學到教訓,又開始對人設上頭。

不過我也沒資格說她,藝員光環,精英濾鏡,人美心善,可愛即是正義……我也對這些很著迷。

只是,追"人設"時有多興奮,"人設"崩塌時就有多沮喪。

可沒辦法,無論重來多少次,我和朋友都還是會為"完美人設"尖叫。

尖叫之時,也有些沮喪:我明知道世上沒有這麼完美的人,還是會對一個陌生人興奮不已。

我到底在為什麼興奮?

那些虛假膚淺的表像,到底喚醒了我內心哪個地方?

< span> "我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了"

1889年3月,性情溫和、長相秀氣的米勒問幾比特熟人:願不願意每人給他10美元? 他保證每週他們都能拿到10%的報酬。

"我在紐約股票事務所有內線,相信我。" 就憑這一句話,他們全都交了錢。 隨後,越來越多的人找到米勒。

這就是最初的"龐氏騙局",短短半年,米勒的投資者多達上萬人,吸金上百萬。 截止年底,米勒因"詐騙"被逮捕,他吸金已經超過兩千萬。

這些投資者裏有警詧、教父、律師、記者、公務員……直到米勒被通緝,他們都深信自己能拿到暴利。

事實證明,並非是這些人太天真,即使你已經知道米勒做了什麼,還是會被他的一言一行欺騙。

逮捕米勒的警詧,原本該立刻拘捕,但他禮貌地向米勒握手問好,請示他"我要回美國,你能跟我一起就太好了。"

米勒太迷人了,警詧也被他蒙蔽。

成千上萬的人被他騙光了積蓄,內心還是有一個執著的願望:放弃米勒,等於放弃希望。

實際上,米勒只是一個前科累累的騙子,他精於一點:披上"完美人設",點亮人們內心對"完美"的希望。

當人們覺得自己有可能"暴富",並且拿到第一筆10%收益時,就會牢牢抓住它不放手。

這很像心理學中的"稟賦效應":我們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

一張2塊錢的彩票,和一隻5塊錢的鉛筆,如果有人問你要其中一樣,你總是會給鉛筆。

"如果把彩票給別人,萬一中大獎了會後悔的"。 這是一種預期情緒,預料自己如果給出彩票,就能感受到後悔,於是强烈傾向於保持現狀。

稟賦效應、預期情緒作用下,人們被"完美人設"吸引。 如果某人完全符合我們對"夢中情人"的期待,我們會强烈希望留住他。

不是因為他真的好,而是因為他的好,剛好足以點亮我的希望,讓我把"夢中情人"的形象投射到他身上。

"他原本就是屬於我的。" 稟賦效應啟動了這個想法,隨之而來的,是强烈的預期情緒:"錯過他,我再也找不到這樣好的人了。"

這一切,發生在粉絲和偶像之間,女孩和渣男之間,也發生在受騙者和詐騙犯之間,領導和馬屁精之間,親子之間、朋友之間、職場、熟人……

無論對方骨子裡是什麼人,我們都會被他表面的人設吸引。 所以有句老話:瞭解一個人,需要一年; 但迷上一個人,我們只需要一秒鐘。

< span>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發光體

說到底,究竟什麼是"人設"?

"人設",就是某個人的外在表現,符合另一個人打從心底的期望。

這種期望來自童年,嬰兒饑餓時,如果媽媽能立刻滿足他,她就是"好媽媽"; 如果媽媽很遲鈍,她就是"壞媽媽"。

沒有媽媽能做到"神同步":孩子剛感到餓,立刻讓他吃飽。 所以,每個嬰兒內心都有"壞媽媽",這帶來焦慮和恐懼。

嬰兒成長過程中,為了緩解焦慮恐懼,會去尋找一個"理想的好媽媽",於是有了"人設"的雛形:一個能在精神上"喂飽"我的理想母親形象。

我媽總不在我身邊,"孤獨感"充斥著我的童年。 所以最吸引我的人設,是開朗熱情、樂觀可靠的形象。

《名偵探柯南》裏的服部平次、《美少女戰士》裏的火野麗、《還珠格格》裏的小燕子……他們都有著開朗的笑容,身邊總是很熱鬧。

我想和他們做朋友,更想成為他們。

隨著嬰兒慢慢長大,遺憾越來越多:自戀受損的部分、理想父親的滿足、童年未竟的渴望……自己得不到圓滿,就會投射給別人。

這符合人類的心理規律:

囊中羞澀的人,會被"日進鬥金"的人設吸引; 自卑消極的人,會被"美麗開朗"的人設吸引。

你被什麼人吸引,並不取決於對方多有魅力,而是取決於你自己渴望什麼。

並且,由於每個人渴望的東西不同,同一個人設,對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效果。

如果你婚姻幸福,就不會迷上一個溫柔可愛的追求者,因為你內心不缺; 但如果你孤獨極了,一個溫柔可愛的追求者,就會成為你的心頭肉。

即使旁觀者都說"他在騙你",你還是會一頭紮進去,因為對你來說,他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至於這顆星星是真有光芒,還是假裝發光,你不會想去深究,甚至無意識避開這一環。

因為,你太想看到一個如你所願的人,來替你滿足你的願望,填補你內心空落的一角了。

所以,我們其實根本不在乎人設的真假,誰會去探究"超級英雄"是否真的存在呢?

我們只是想要這樣一個形象,去寄託自己的內心與靈魂。

就像蔡康永說的:"藝員"只是一個實現願望的載體。 你可以和某藝員的虛擬AI形象互動,為什麼不能? 這比和真人互動效果更好呢。

作為諮詢師,我也有我的"人設"。

某次諮詢,我誇了來訪者兩句,她突然笑了,說"每次你開始誇我,都是諮詢快結束的時候。"

我一看時間:還真是。

諮詢結束後,我越想越覺得有意思:我從未沒察覺到自己有這習慣,來訪者比我更先一步,識破我的"人設"。

為什麼我說這是"人設"?

因為我意識到:諮詢尾聲表達讚美,是一種防禦,目的是減輕結束諮詢帶來的內疚感,並不是我發自內心想讚美。

這名聰明的來訪者,非常需要讚美支持,所以對這部分格外敏銳,光靠"人設"可沒法滿足她,我必須更真誠、更投入。

俗話說得好:風水輪流轉。 我們一面被人設吸引,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