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偉:​諮詢之道系列—來訪者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
admin
2022-01-04 16:54:11
0

原標題:薛偉:​諮詢之道系列—來訪者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 <!---->

來訪者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的問題?

< img src="http://www.sohu.com/a/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1229/ccf032a56d9c4a65808cc1f5ed9bb290.jpeg "/>

0 1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認為一個來訪者之所以想要來求助、之所以遇到了困難,正是因為他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前三次我們講述了心理諮詢的三個基本的原則問題,就是關於諮詢要做什麼,以及如何做,還有就是在哪裡做。 從今天開始,我們可能要講一下在心理諮詢過程當中,作為諮詢師,或者說作為前來接受諮詢的人,都需要瞭解的一些基本問題。 這些一般問題具有普遍性,也是我們需要把它瞭解清楚以後才能够去開展諮詢工作,或者去接受諮詢。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我們先來講第一個問題,就是來訪者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想要解决的問題是什麼。 這個問題聽起來挺奇怪,就是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問題,他又怎麼會來求助、來找諮詢師呢? 但是事實上卻並不盡然。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認為一個來訪者之所以想要來求助、之所以遇到了困難,正是因為他不清楚自己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講,諮詢師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幫助他搞清楚他現在面臨的問題到底是什麼。一旦問題搞清楚了,怎麼去解决,其實並不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 反過來講,諮詢師要做的工作沒有那麼的大。 所以諮詢師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幫助來訪者搞清楚他的問題是什麼。

0 2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諮詢師第一個要解决的問題 就是 幫助來訪者搞清楚他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就如我們之前說過的,不管是什麼心理問題,從根本上來講其實都是一個人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誰這個問題。任何其他的問題,具體的問題都是這個問題的延伸。 所以一個人既然不清楚自己是誰,你要讓他說出來他的問題是什麼,那麼他肯定是說不出來的。 他正是不清楚自己是誰,所以才產生了問題。 如果他能够說 清楚 自己是誰,包括他有什麼問題。 如果你能够說清楚自己是誰,那你一定能夠說清楚你的問題是什麼,你的問題是你的一部分。 當你說不清楚自己是誰的時候,本質上是說不清楚你的問題是什麼的。 諮詢師第一個要解决的問題 就是 幫助來訪者搞清楚他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這相對來說 是一個 比較長期的過程,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决的。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關於所謂的來訪者帶來的問題,其實也是 這兩個層面上展開的。 第一個,來訪者來找你,他一定會帶著一個問題過來,他也不會覺得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他肯定是有一個問題。 比如說他跟你講他的情緒不好,他跟家人的關係處理問題,或者他的身體有個地方特別不舒服等等。 看起來他是知道他的問題的,但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或者說是一個外在問題。 這並不是心理諮詢當中,我們認為的需要真正意義上去解决的那個問題。 我們認為這只是一種表像,我們把來訪者跟你講的這個問題,也就是他的主述,看成是他內在問題在現實當中的一個外在表現。 我們需要做一個翻譯,把他這個外在的問題翻譯成一個內在的問題。 如何把外在的問題翻譯成內在的問題? 其實就是心理諮詢的一個工作的過程。

0 3

我們把這個情緒問題翻譯成一個與關係有關的、要分離的一個問題。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舉個例子來說,有一個人來找你,他情緒非常糟糕,比如說他很抑鬱。 他說我想要讓自己的情緒好起來,那你能做什麼呢? 其實你好像無從著手。 因為這是他的情緒不好,他沒在你的心裡面,你做不了什麼。 我們需要去翻譯它,我們通過瞭解,他什麼時候情緒不好,他怎麼會情緒不好,這只是一些外在的事實。 慢慢就發現,他情緒不好,可能是因為他面臨了某一個所謂的現實困境。 這有可能是因為,比如說跟父母的關係鬧僵了,也有可能是因為一個人要到比較遠的地方去工作、學習等等。 當我們發現這一點的時候,其實我們慢慢的把他所描述的一個外在的事實轉化成一個跟關係有關的問題。 本來是他身體上或者是感覺上的一個情緒問題,現在變成了一個與關係有關的事件。 比如說他是因為獨自要到遠方去工作被迫與父母分離,囙此在這個節點上他就出現了一個情緒問題。 所以我們把這個情緒問題翻譯成一個與關係有關的、要分離的一個問題。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再深究下去,我們也許會發現,跟父母分開並不是在現實上,他知道如何照顧自己,他也知道應該去吃飯、應該去工作等等,而在感覺上,他好像會產生一種感受, 是一旦分開以後,好像這個關係 完全斷裂了,或者他產生另外一種感覺,一旦 和父母 分開了以後,他感覺到自己好像 六神無主了,他完全找不到北,沒辦法思考了,腦子動不了了諸如此類。 那就幫助我們瞭解到,他好像在心智上是處在一個很小的狀態,就像是一個幼儿園的小孩子。 他沒有辦法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心智去感知外界,他都是依靠父母來告訴他的。 有一天他被迫離開父母的時候,他一下子可能就產生了慌張,就感覺到非常的無助,甚至有無力。 繼而才產生了一個情緒反應,所以這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對於這個人來說,他能够說的出來的可能只是他情緒不好,他沒有辦法告訴你,他是因為面臨一個,比如說長久以來,對他能產生支持的這個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別人。 要分開以後,讓他一下子又回到了一個很早期的、非常無助的、一旦離開別人 沒有辦法生存的心理狀態,這一點他是意識不到的。 那麼你可能就需要幫助他慢慢去意識到,這樣才構成了整個諮詢的歷程。

所以其實簡單來說, 我們要瞭解到,來訪者到諮詢室來 求助, 從本質上來說,他能够告訴你的那個問題是一個現實問題,不是一個真正所謂的內在心理問題。 你要幫助他去找到與外在問題相對應的內在問題,並且用一種他能瞭解的、他能聽得懂的、他能感知到的管道,讓他自己能够去明白, 就構成了一個心理諮詢的工作過程。 所以這就是我們需要明白的第一點,就是關於來訪者是否真的知道他有什麼問題。 那顯然,他從真正意義上其實並不清楚自己是什麼問題,這也是他來尋找諮詢的根本原因。

文章來源於祝融心理,作者薛偉

課程連結:

【薛偉專業雙享班3+3天】理論精講+案例研討+團體體驗式督導

近期課程(點擊可查看詳情)

< strong>九州心理最新課程總表(2021年11月更新)

【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專案招生簡章(常年招生)

【心理治療師】國家衛健委組織考試+人社部權威頒證

【2021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少兒心理發展諮詢指導師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培訓

【家庭教育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