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又稱精神病,是指在各種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下,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 p>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競爭壓力不斷加大,我國精神疾病的發生逐年增多。 現時大多數精神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均不明,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和手段均不足,一旦患病,治癒率低、殘障率高。 在我國,精神疾病是造成許多家庭因病致貧的重要原因。 p>
世界衛生組織稱,精神疾病在中國人口中的比例為7%已經超過心臟病和癌症,成為中國醫療體系的最大負擔。 p>
zhong shan
關於精神衛生,你瞭解多少? strong>
精神衛生又稱心理衛生或心理健康。 狹義的精神衛生是指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促進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復,重歸社會; 廣義的精神衛生是指促進健康人增進精神健康以及精神醫學方面的諮詢。 p>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癡呆症、智力殘疾和包括自閉症在內的發育障礙。 p>
01
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也是世界範圍內造成精神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家所熟知的一代巨星張國榮、美國演員羅賓·威廉姆斯、青年翻譯家孫仲旭都是因抑鬱症而採取了決絕的管道離開世界。 p>
抑鬱症可能長期持續或反復發作,嚴重影響人們正常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的能力,最嚴重時可能導致自殺。 p>
02
雙相情感障礙
雙相情感障礙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躁鬱症,患者通常有躁狂期和抑鬱期,之間有情緒正常期。 全世界有約6000萬人受這種障礙影響。 p>
03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嚴重的精神疾患,全世界約有患者2100萬人。 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內,常見的精神病症狀包括幻聽和妄想,讓人無法正常工作或學習。 p>
04
癡呆症
癡呆症在全世界影響著超過3500萬人。 它影響記憶、思考、理解、語言和判斷等能力,患者通常還伴有情緒控制、社會行為能力方面的退化。 p>
05
發育障礙
發育障礙是智力殘疾和包括自閉症在內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總稱。 發育障礙會導致與中樞神經系統成熟有關的功能損傷或延遲,造成社會行為、溝通和語言能力受損。 p>
zhong shan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應注意心理健康
心理專家提示,現在很多人認為只要身體沒有毛病就是健康的,往往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都應注意維護自身心理健康。 p>
01
老年人
老年人退休、生病、喪偶,都會對心理狀態產生影響,出現失落感、孤獨感、懷舊心理、衰老感。 這些一般的心理問題得不到紓解,容易導致焦慮和抑鬱症。 老年人獲得良好的心理狀態,要保持愉悅情緒,正視現實,對人對事想得開、放得下。 p>
02
中年人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在生活和工作上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容易出現心理疲勞、緊張焦慮、煩躁易怒、失眠多夢等症狀。 遇到煩惱、苦悶或是氣憤的事,不要把不良情緒積壓在心裡。 尤其是一些中年男性,不善於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感情,這對身心健康是不利的。 p>
03
青少年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較多,如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衝動脆弱、偏執焦慮,社交恐懼、適應能力差等。 如果長期得不到正確疏導,很容易導致精神疾病。 青少年要多學習自我調節心理的知識,理性面對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 p>
zhong shan
發現精神障礙的苗頭應該怎麼辦? strong>
首先,要掌握精神健康知識,正確認識精神疾病,破除傳統觀念影響,不因為出現精神障礙而自卑或悲觀失望。 p>
其次,要爭取儘早接受干預和治療,不要誤以為精神障礙只是性格問題,延誤治療導致病情加重。 p>
現時,社會上提供心理幫助的機构很多,如心理熱線、心理諮詢中心、心理門診等。 患者可根據自身問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機构,以獲取專業的心理幫助。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