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慰背後的憂傷
admin
2022-01-06 17:06:49
0

原標題:自慰背後的憂傷

<!---->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ID:zqfxlgzs

A女士結婚十多年了,自己表示與丈夫情感相對穩定,但在性生活中,卻從來沒有過高潮體驗。

可每次結束後她背著老公自慰,卻能够迅速到達高潮。

究竟這個自慰行為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心理機制,讓她迅速達到高潮,而在親密關係中反而達不到呢?

< span>自己跟自己玩兒的憂傷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慰是什麼呢?

自慰其實就是靠自己的能力來解决性衝動、宣洩性能量,滿足自己對性的需求,並從中獲得快感和慰藉的一種標準的性行為管道之一。

從這個概念內涵和外延來看,自慰都不過是性行為的一種管道而已,跟兩個人的性沒有太多差別。

摒除千百年來傳統觀念對性的禁忌和對自慰的污名化帶來的感覺外,用心去體會,自慰這個詞兒從A女士口中徐徐吐出,帶給人的是一種孤獨的無奈感:

那就是自己跟自己玩兒的憂傷。

A女士打小由爺爺奶奶帶大,逢年過節會和父母小聚,國中起就開始住校生涯。

初二時,她曾因連續失眠前去做過檢查,失眠的原因從她每次上課眼前的水杯必須保持在三分之二處的視線強迫,轉移到每次上課、上臺、考前或入睡必須儀式性如廁,即使是剛從衛生間回來也不能錯過……

那個寒冷的冬天,憋著尿不敢一個人頻頻如廁的她,開始了漫長的自慰習慣。

"上高中心理老師講到關於自慰的話題後,就不再對這一塊太多羞耻感,如今想來,反而慶倖那時候自慰讓我走出失眠的旋渦。

可是,後來的婚前時光,當我一邊自慰一邊留意腦海裏的影像時,卻發現大腦一片空白,過後就是一種說不出的空虛感,仿佛無根的浮萍……"

A女士低下頭,聲音越來越低,整個人看起來像縮小了許多。

正常情况下,自慰行為起始於人的青春前期。

青春期的孩子要完成對自己第二性征所催化的身體變化的適應,她要努力地和自己的身體重新調整關係,開始有自己的領地,主要聚焦在生理上。

佛洛德理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戀父戀母情結,也就是异性父母。

當孩子沒能和父母真正意義上的情感連結,潛意識中會拒絕父母,在幻想層面重塑一個理想化的父母形象。

第二性特徵的出現,兒童的資格被發育剝奪了,無法像過去一樣跟年邁的爺爺奶奶高度融合的黏在一起,又無力承擔一個成人的社會化責任。

這個時候孩子處於一個資格感的真空地帶,又沒法進入真正的兩性關係中,青春期孩子的強迫性障礙大多是性壓抑的結果。

此時的青少年,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加之在校生運動量的嚴重不足,自慰成了唯一可以合理宣洩性衝動、獲得控制感的行為了。

類似於A女士這樣的留守孩子,性幻想的對象沒能有一個溫暖的异性父母形象順利過渡到男教師、男同學乃至其他社會性關係中,就很難順暢來到青春中期對同伴關係的認同,青春後期釋放對社會攻擊性的轉化,處理與父母之間的分離了。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重溫跟原始客體的融合感

在回想起自己從兒時性萌芽到至今的性經歷中,A女士艱難地吐露了一個難忘的畫面——

在我大約四五歲時,爸爸媽媽回老家過年,媽媽破天荒抱我睡在他和爸爸中間,陌生的感覺讓我很難入睡,又不知說什麼好。

夜半醒來,惺忪中看見爸爸騎在媽媽身上,表情猙獰,兇狠撞擊的啪啪聲,媽媽發出痛苦的呻吟,我驚恐地差點叫出來……

我不記得後事如何,但從青春前期失眠事件開始,就養成了看著類似鏡頭或畫面,心裡模糊浮現小時候的畫面自慰,獲得伴隨著羞耻感的隱秘的高潮。

後來高中大學接觸了更多的性教育會放下思想負擔,但直到婚後,這種狀況依然持續,對婚姻的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

小女孩的性欲與俄狄浦斯情節,也就是俗稱的戀父情結息息相關。

A女士就是在這個期間,目睹了父母性生活的過程,這份情節發展成內心的衝突:我沒辦法擁有异性父母,就在幻想層面用自慰的形式固著在這個時期。

從童年性欲來看,自慰有可能是正常或健康的,也有可能是情感發展失調的症狀。

A女士的後期諮詢中顯示,她與父親的情感發展其實是失調的。

她婚前強迫性的自慰中,伴隨著羞耻感的焦慮,這種焦慮是因為害怕被欲望控制,害怕失去自我,在想像中佔有父親以及對母親的嫉妒。

婚後性生活需要的高度融合感,激起了她的這種感覺,所以出現了文中開頭很多女性的困擾。

一個人的高潮,兩個人的寂寞。

在活色生香的美好世界裏,相愛的兩個人的性關係原本是一曲靈魂可以一起旋轉的雙人舞,卻因為內心那些沖不破的藩籬,生生阻斷,成為一個人傷感的形影相弔,難免是對人性的閹割與摧殘。

那應該如何衝破藩籬,擁有兩個人的性福呢?

1、與父母和解、超越俄狄浦斯情結

當一個嬰兒始終被全然關注和理解,他就能感到父母的愛,開心喜悅,願意與人接近,有原始親密的本能欲望及情緒記憶,即幼兒性欲。

他們會公開用言語表達他們對父母或照顧者的愛慕、想要跟他結婚願望。 這就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俄狄浦斯情結。

而當一個孩子在出生後沒能和母親建立深度連結,替代養育者不够穩定,又不能提供好的照顧,這就讓這個孩子長大後內心無法住著一個穩定的客體對象。

她不會或者不敢與真正的人建立親密關係,即使是自慰,都難以有一個鮮明的性幻想對象,自慰帶來的就是高潮後的空虛,失落和痛苦的無意義感。

囙此,在親密關係中,試著敞開心扉,與伴侶探討對性的感受,表達自己的害怕,交流彼此的感覺和喜好,慢慢學會與心裡內化的父母和解,超越俄狄浦斯衝突。

2、走出共生期完成分離個體化

佛洛德曾說過:女孩和女人的區別在於成熟度,在性生活上體現為女孩滿足於陰蒂高潮,女人滿足於陰道高潮,而在關係中表現為女孩願意索取,女人願意給予。

小女孩成長為成熟的女人來自對父母親的認同、依戀; 同時也來自於分離個體化、成為自己的艱難過程。

A女士回想起兒時與父母的相處中的點點滴滴,慢慢理解了自己固著在一個人的高潮中的原因。

拒絕與丈夫深度連結,把自己與父母共生在一起,這樣就不用和父母分離。

由此可見,只有走出共生期,完成與父母的分離,才能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