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雨童
我們是否都有這樣的經歷? 當父母發生衝突而又無法在兩個人之間解决的時候,就經常會把孩子或者原生家庭的父母,或者其他親朋好友捲入到他們的衝突中來,讓別人來幫自己解决問題。 就像下麵這個視頻中,父母因為做家務的事吵架,並讓兒子表態是誰的錯。 p>
圖源網絡
這個現象就是家庭治療中所說的界限混亂的"三角關係"。 p>
什麼是"三角關係"
"三角關係"最初是由精神科醫生莫雷·鮑恩(Murry Bowen)提出的,鮑恩在治療過程中發現:只要兩人陷於無法解决的衝突中時,都會自動地捲入第三者,形成一個三角關係(Nichols,&;Davis,2018)。 p>
比如上面視頻中的父母,當他們讓孩子表態,想讓孩子站在自己一方時,就把孩子捲入了他們的衝突,構成了三角關係。 還比如,大部分父母可能在對彼此不滿時,都會忍住不向孩子抱怨:"你媽媽總是遲到!" "你爸爸總是這麼晚回家!" 這實際上也形成了"三角關係"。 由於這種三角關係涉及兩代人,也稱為代際間三角關係。 p>
鮑恩還發現三角關係會擴散(Nichols,&;Davis,2018)。 有時,三角關係會將家庭以外的人拉進來,形成更複雜的關係網,比如父母和孩子分別和他們的支持者形成三個團體。 如果衝突持續陞級,三角關係無法包容時,就會擴散給其他人,捲入更多的人,變成連鎖三角關係(徐漢明等,2010)。 p>
三角關係的作用
形成三角關係是夫妻雙方處理衝突的一種管道。 有研究發現,驅動三角關係的是焦慮(Nichols,&;Davis,2018),也就是說,三角關係的直接動機是減輕衝突雙方的焦慮和痛苦。 當面對的是孩子時,父母可能就避免了面對彼此而導致的焦慮。 p>
除此之外,鮑恩認為三角關係至少有以下幾種作用,這些作用有好有壞(徐漢明等,2010)。 p>
(1)原本平衡的兩人關係因為新增一個人變得不穩定,如:原本夫妻關係比較穩定,但是如果夫妻因為某次衝突捲入孩子之後,他們原本的關係可能會因為孩子的捲入而變得不穩定。 p>
(2)原本穩定的兩人關係因為第三者的離去而失去平衡。 如:孩子上大學後離開家,使原本靠三角關係緩和的父母衝突再次出現。 p>
(3)原本不穩定的兩人關係因為新增一個人變得比較穩定。 如:原本處於衝突中的夫妻,因孩子的出生,他們的關係因為第三者(孩子)的捲入而變得緩和。 p>
(4)原本不穩定的兩人關係因為第三者的離開而變得穩定。 如:如果夫妻的衝突是與孩子有關的,當孩子上大學離開後,兩人間的衝突會减少。 p>
三角關係的負面影響
雖然三角關係表面上緩解了一方或衝突兩方的焦慮和痛苦,但是從長期影響來看,這樣的三角關係會遺留下一系列的問題。 p>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1)當時的衝突並沒有解决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我們在衝突中捲入協力廠商之後,可能因為協力廠商站在我們這邊而出了一口氣,但是最後問題還是沒有解决? p>
妻子因為丈夫疏遠而與丈夫產生了衝突,妻子向孩子抱怨完之後,或許自己的心情更好了,但是卻改變不了丈夫疏遠的事實,這個沒有解决的問題會一直伴隨著他們,它可能就像一個隨時存在的導火索,每當妻子想起來,可能都會為此而難過抱怨。 p>
三角關係會釋放一些能量,但卻將衝突凍結在了原處。 並不是說抱怨或尋求安慰錯了,而是三角關係變成了一種轉移注意的管道,衝突越來越大,最終會損害家庭關係(Nichols,&;Davis,2018)。 p>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2)對家庭關係的負面影響
當夫妻吵架讓孩子表態時,可能因為孩子的選擇甚至孩子的話認為孩子偏向自己或對方,而沒有得到支持的一方可能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更大的傷害,與伴侶的關係更加疏遠。 囙此,這樣做會降低夫妻之間分享興趣的可能性(Nichols,&;Davis,2018)。 這對夫妻關係以及父母和孩子的關係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p>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3)對孩子發展的負面影響
發展方面:獨立性
三角關係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母親可能會因為孩子的支持而與孩子更親近,或因為孩子的不支持而對孩子進行更多的干涉。 當母親把重心聚焦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時,可能會不自覺地幫孩子做很多事,導致孩子沒有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而孩子的這種不成熟又鼓勵了母親繼續圍繞在孩子身邊(Nichols,&;Davis,2018)。 p>
情緒方面:焦慮水准、孤獨感
研究發現,被捲入的孩子會對父母的衝突有更多的自責感,未來會出現更多的情緒問題(Kerig,&;Patricia,1995),被捲入家庭糾紛的孩子在處理問題時也更容易受到情緒影響,更有可能出現慢性焦慮(Nichols,&;Davis,2018), 在上大學後也會體驗到更多的孤獨感(Wilson,&;Rohrbaugh,1985)。 p>
行為方面:成績、問題行為
在生活中,處於三角關係中的孩子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反抗行為和其他不良行為; 還有研究發現,這樣的孩子更傾向於把滿足他人的想法當作行為的動機(Nichols,&;Davis,2018)。 他們思考問題的思維也會受到限制,沒有主見和自己的想法,在大學的學術表現也更不佳(Wilson,&;Rohrbaugh,1985)。 p>
圖源網絡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三角關係? strong>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1)父母:減輕焦慮
焦慮是三角關係主要原因之一,父母可以增强自己控制焦慮或者控制情緒的能力(Nichols,&;Davis,2018)。 p>
很多時候帶來衝突的都是很小的事情,比如小的家務事,回到家的父母帶著上了一天班的焦慮與疲憊,更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感到不滿,發生衝突。 囙此學習調節情緒可以减少一些衝突,有利於伴侶間和親子間的相處。 如果自己嘗試的方法沒有效果,還可以去進行家庭心理諮詢,尋求諮詢師的專業意見。 p>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2)孩子:把問題還給父母
去三角化的覈心是避免選邊站,以及避免推動任何一方去承擔更多責任以讓事情變得更好(Nichols,&;Davis,2018)。 比如在一開始的視頻中,當父母讓孩子表態時,孩子可以表示:"這是你們之間的事情,希望你們可以通過和平的溝通管道解决。" p>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3)積極建立和每位家庭成員的人際關係
只有盡可能多地與家庭中的每一個人發展人際關係,才能最好地成長、適應家庭的角色。 如果面對面交流有困難的話,寫信或者電話聯繫都可以幫助重新建立關係,尤其是當關係比較私密的時候(Nichols,&;Davis,2018)。 p>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span>//< strong>(4)新增自我聚焦
對於家庭中的每個個體,看到自己在家庭關係中的角色是改變的機制(Nichols,&;Davis,2018)。 聚焦於自己可以讓我們更高效地解决當下的問題,减少推卸責任和捲入他人等行為。 p>
比如在一個家庭中,丈夫的角色是和妻子相互提供支援,照顧孩子成長,與家庭成員和諧溝通、共同協調家庭關係等等。 當他疏遠妻子並和妻子發生衝突時,他應該先聚焦於自己,分析自身行為,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好一個丈夫的角色,而不是找其他原因或者在和妻子衝突時捲入孩子。 p>
總結
三個人的團體並不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