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時候,你是否曾惶恐不安,百事無心,茫無頭緒,一心與孤獨對抗,渴望逃出孤獨? span>
是否曾深深地陷入自我批判,覺得自己得不到朋友,家人和TA的愛,自己不值得? span>
是否倍感無聊和空虛,渴望找一個人,或事物來填補自己? span>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在強調交際,與他人溝通的重要性,好像只有活潑外向才是作為人的「政治正確」。 span>
然而, 一個人其實並沒有那麼糟,它反而能提供你不斷綜合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span>
所謂綜合,是指人需要在自我覺察和自我探索的過程中,通過對自我的不斷學習和認知來重新審視自己,做出更適合其人性本質的選擇。 span>
換句話說,綜合就是一個人讀書聽音樂,一個人外出旅行看電影,一個人思考並解决自己的問題。 span>
我們在獨處的過程中「修煉」自己,用自己的聲音陪伴自己,與自己對話,最終完成和解。 span>
此時,個人被禁錮的心理和病理能量將會得到鬆動,開始流淌、减弱或轉化。 span>
< strong>01
< strong>缺乏獨處的能力,會傷害自己
一個女孩,因為從小缺乏來自家庭,父母的安全感,導致她從早年生活中建立了負面的內部客體,她變得不信任人,在關係中焦慮。 span>
長大後,她渴望通過戀愛和婚姻來填補。 當她和一個男生交往時,因為太害怕失去對方,想建立堅固的關係,她很可能會「用力過猛」,對對方的一舉一動,任何動向都過分關心,時時刻刻都想和男友黏在一起,並且動不動就奪命連環call,總之就是不讓對方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之內。 span>
這樣 表達關心的管道不僅讓對方感到巨大的壓力,還會破壞關係,最終失去了對自己生命以及內心的掌控。 span>
真正的獨處,不是關心與別人的關係,而是關心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是自由的,自我啟發的。 span>
自由: 獨處中的自由能讓我們抽身於日常瑣事,追尋內心的平和。 span>
我們不用顧忌任何人情世故,社交規則與禮節。 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可以完全放鬆地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睡覺、散步,更好地面對之後的生活與工作。 span>
啟發: 啟發是獨處帶給我們最大的財富。 我們在獨處中實現自我察覺與反思,整理思緒,自我探索,自我滿足,並且激發創造力。 span>
囙此,真正的、完全的內心平和與寧靜才是在這塵世間至高無上的恩賜,這是只有在一人孤身獨處的時候才可尋覓的。 span>
換句話說,< strong>一個人只能與自己達成最完美的和諧。 strong>
< strong>02
< strong>像藝術家一樣孤獨
人生需要孤獨的時光,它一開始可能是困苦的,但並會不讓你庸俗。 span>
因為孤獨意味著蛻變,而蛻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一顆不被打擾的心。 span>
記得以前在上鋼琴課的時候,我總是向老師抱怨:
「現在越學越難,音符越來越多,每天要花好幾個小時坐在那重複上百上千遍同樣的東西,再好聽的曲子我都彈麻木了,我覺得太難熬了,我感到很孤獨。」 span>
老師坐在一旁,微笑地回答我:
「藝術家不就是這樣嗎?與孤獨為伴,專注於每一個音符,每一次音色的處理,感受你彈奏的作品,不斷改進的你科技,表達你的情感。」 span>
如今,我沒有成為鋼琴藝術家,也不搞創作。 span>
但老師當年的一番話讓我完全改變了對待學習鋼琴的心態。 span>
我發現,我學習鋼琴的目的從那時起得到了昇華,並為我之後的獨處提供了巨大的力量。 span>
以至於,我可以沉下心,認真嚴肅地對待每一個音符,用心去感受手指與音符的互動,用心去獨處。 span>
慢慢地,我發現練鋼琴與生活中的獨處有著一樣的內涵。 span>
獨處讓我們具備生產力,並構建一個相對自足的世界。 span>
獨處讓我們變得處事不驚,從容不迫; 去偽存真,方向明確; 榮辱不驚,內心强大。 span>
< strong>03
< strong>如何在獨處中看見並療愈自己
美國精神分析家Anthony Storr在著作《孤獨:自我的回歸》中寫道:
「很多人都在強調關係,強調聯結,是的,這很重要。但很多時候,人類最深刻、最基本的精神體驗,都是發生在內部,是需要借助孤獨與獨處的。」 span>
但不幸的是,我們對孤獨有太多的誤解。 span>
「一個人」、「獨處」似乎變成了一種羞耻的詞彙。 span>
它們代表著「沒人陪」、「可憐」、「失敗」、「單身狗」。 span>
宮崎駿在《天空之城》中有一句臺詞:「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都市,仿佛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 span>
這座城正是代表著我們最深刻、最基本的內部精神體驗,等著我們去探索。 span>
但不幸的是,太多人忽視了這座漂浮的都市。 它只會被當成一個無法掌控的困擾,像烏雲一樣籠罩著我們,而我們卻從未探索過它所蘊藏的東西。 span>
那是因為, 我們常常陷入一種假性的被動獨處,其本質是寂寞。 span> 而寂寞會發慌,它代表著我們其實並不能真正的面對自己,與自己相處,最終封閉了自己與自己的對話。 span>
而真正的獨處,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精神飽滿,開始自我療愈。 span>
那麼,如何在獨處中進行自我療愈? span>
①覺察: 有了覺察,你便開啟了自我療愈之路。 span>
獨處提供了絕佳的自我覺察的機會。 它使你感到安全,不被打擾,自由地與自己對話。 span>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你沒有覺察到的事,就會變成你的命運。」 而覺察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 span>
每次的情緒的起伏,覺察自己在害怕什麼,在擔心什麼。 span> 每個情緒的背後,都意味著一些隱藏在你潛意識最深處的恐懼。 span> 一旦讓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