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來源:積木育兒(ID: jingguanyuer)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作者:安心
浙江寧波婦女兒童醫院的一名醫生,在自己值班當晚,發了這樣一段話:
一個夜班,接了兩個想不開的孩子。 span>
一個14歲,被父母罵了兩句後,拿菜刀連砍自己6刀; span>
一個10歲,被姑姑拒絕玩手機後,從六樓跳下,極力搶救也沒能救回來。 span>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pAptA0m3a361MlzXFaINeMmJ5ULT+qz1crB9Zo+mUNO/8zta9EkPSeAlXgnsATbnymR4RVmjH8pO+GkbNy3MtYrzt0dTi0YyPJnl3/udW84="/>
光看字面的描述,就覺得當時的畫面極其慘烈。 span>
據醫生描述,當天晚上10點多,先是一個14歲男孩被爸爸背著匆忙地跑進醫院,男孩左手腕橫向分佈著6道刀傷,刀刀見骨,血流不止。 span>
醫生以為孩子遇到了壞人襲擊,誰知爸爸竟說是孩子自己動手砍的。 span>
所幸醫生搶救及時,也沒有傷及幾條關鍵的經脈,否則這條胳膊就廢了。 span>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8MY9RGaCWaBsd6kkgG/pScmJ5ULT+qz1crB9Zo+mUNO6Sc1L0zi/nIQ8gg61dPbmXsTd57jIr9lQwa47yOkna0zx/ZGvFfYJ0n4VxU4LSFo="/>
可第二個送來的10歲男孩就沒這麼幸運了。 span>
這個跳樓自殺的男孩被送進醫院時,心臟搏動微弱瞳孔已經散大,做了一個多小時的心肺復蘇,最終還是沒能搶救回來。 span>
孩子的姑姑趴在醫院的走廊裏失聲痛哭:"我就是說了他兩句,為啥要尋死報復我啊!" span>
這些孩子究竟怎麼了? span>
自虐、自殘、自殺、攻擊自己…… span>
孩子明明知道這樣做是在傷害自己,為什麼還要刻意為之? span>
而家長自己也是在正常管教孩子,怎麼會讓孩子有這麼極端激烈的反應? span>
知乎上有一個關於"孩子生氣時為什麼會自我傷害"的話題。 span>
其中,留言點贊最高的答案是:當憤怒和悲傷無處釋放時,那就對自己動手好了,因為生氣時傷害自己最容易。 strong>
< img data-src="http://www.sohu.com/a/pAptA0m3a361MlzXFaINeMmJ5ULT+qz1crB9Zo+mUNPSkNn1H3z8uG4BgWshsKm2kG1Ex5wmfgJX08TeV7+/xphOy73US/4bXPgj2QT/AHw="/>
心理學分析:當一個人因為另一個人產生類似悲傷、自責等種種負面情緒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就是憤怒。 span>
這樣的心理變化可以歸納為:
做錯事(恐慌)→父母不理解(悲傷)→但又無法改變現狀(憤怒)+無處發洩(壓抑)
當這種憤怒和痛苦交織的感覺,壓抑不住,但又找不到發洩口,不能對其他人發洩的時候,他們就會轉向攻擊自己,進行自我傷害。 span>
孩子憤怒的情緒從哪裡來呢? span>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過:孩子有問題,大人先自省。 span>
對照我們的養育管道,也許答案就容易看得到。 span>
1、你是不是不給孩子發洩情緒和表達需求的權力? strong>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很多父母給了錯的回應:
不許哭! 再哭你就給我一邊站著去。 span>
你給我閉嘴,做錯事還有理了? span>
你再這樣無理取鬧,我們就把你送回爺爺奶奶家! span>
這些話給出的訊號其實是:
父母拒絕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 否認他們作為個體的獨立意識; 情緒上的威脅、恐嚇和步步緊逼。 span>
2、你是不是有行為上的心理暗示:做錯事了就得接受身體上的懲罰? strong>
當他們發現"只要自己挨打了,父母就會不生氣"的時候,就會跟著父母有樣學樣:不用你們動手,我自己打自己。 span>
這其實就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暗示,並會讓孩子慢慢養成習慣,從而造成無言的傷害。 span>
3、你是不是孩子一撒潑就妥協? 家長成為可以被威脅的對象? strong>
孩子有憤怒情緒家長怎麼辦? span>
孩子易動怒、有脾氣本身沒有錯,這是情緒的自然宣洩,但如果孩子用極端的管道來表達心中的不滿,我們一定要及時干預。 否則,隨著孩子情緒激烈程度不斷地新增,很可能會發展成"自虐",甚至會發展成"虐他"。 span>
第一,與孩子發生衝突時,不要對孩子步步緊逼,給他們留喘息的空間。 strong>
第二,在孩子出現自我攻擊的行為時,幫他們淡化這個行為。 strong>
第三,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情緒發洩通道。 strong>可以握緊拳頭,大聲呼喊:"我很生氣,我要炸了,我想發脾氣!" span>
語言上宣洩出來後,會將憤怒情緒消解一大部分。 span>
情緒是一把雙刃劍,它能讓孩子會哭會笑,成為一個生動有趣的人; 也能讓孩子深陷迷茫的漩渦,讓他們自我否定,養成極端的行為習慣。 span>
而父母們,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細心、關心,才能及時發現孩子情緒的變化,幫助他們、引導他們控制情緒,成為一個有自控能力的人。 p>
如此,我們才能養出一個高情商、愛自己的孩子。 p>
來源:積木育兒(ID: jingguanyuer),最貼心的科學早教公眾號。 span>
作者:安心
<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轉自公眾號:兒童教育手册
< strong>近期課程(點擊可查看詳情)
九州心理2022年度課程表
【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專案招生簡章(常年招生)
【社會工作師】人社部、民政部雙認證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少兒心理發展諮詢指導師培訓
【中國心理學會認證】婚姻家庭諮詢指導師培訓
【家庭教育指導師·智慧父母培養計畫】
水彩風景入門與繪畫心理治療的相關運用(5.8-7.8)
陳燦銳榮格曼陀羅繪畫療法首期線上工作坊(5.14-15)
張海音雙相和人格障礙的心理動力學線上直播工作坊(5.20-22)
張維揚親密關係線上直播工作坊(6.4-5)
羅家永全國心理拓展實操高級班(5.20-22成都)
蔡仲淮國際臨床催眠師認證系統培訓(5.26-29)
張維揚博士覺夢工作坊第三期廈門站(6.10-12)
陳燦銳榮格曼陀羅繪畫療法連續培訓專案(6.16-19)
金天博士人本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工作坊(6.24-26)
李曉駟心理諮詢技能深化連續培訓(8.5-7貴陽)
徐鈞自體心理學連續培訓專案(廣/深/長8.5-7)
邱麗娃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連續培訓(8.25-28)
zvika舞動|身心之戀系列(大理8.26-29)
陳伯煒國際潛意識引導OH卡系統培訓(9.10-11)
李侖存在主義團體治療科技課程初級班(線上11月,線下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