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別只看見陽光,警惕可怕的陽光型抑鬱
admin
2021-08-15 13:23:45
0

原標題:《陽光普照》|別只看見陽光,警惕可怕的陽光型抑鬱

作者:桂花園

電影《陽光普照》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阿文家有兩個青春期的孩子,老大阿豪,陽光帥氣、學霸,從不讓父母操心。弟弟阿和則非常淘氣、經常惹事,甚至和夥伴一起砍斷別人的手而被送進了少年輔育院。

然而,家庭中陽光帥氣的阿豪卻在某天,清洗乾淨並且穿戴整齊,收拾好房間之後,從家中陽臺一躍而下,悄無聲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個家中反叛、惹事,被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阿和沒有自殺,反而是前途無量、優秀的阿豪自殺呢?

01

陽光型抑鬱

有研究發現,有一些優秀的孩子在外人面前非常善於偽裝自己,無論什麼時候,永遠面帶微笑。但他們的內心卻非常悲觀沮喪,每天都在默默承受著焦慮、疲憊與絕望,對一切喪失了興趣,甚至還有自殺傾向。

隱藏在他們看似陽光的笑容背後,卻是刻骨的孤獨和痛苦,與不被理解。這些人也被稱為微笑抑鬱者

電影中的阿豪,在父母和外人看來優秀自律,似乎沒有什麼痛苦和不愉快,直到去世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所有人都並不瞭解他。

對於像阿豪這樣追求優秀的青少年來說,更容易患上陽光型抑鬱。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願意或者不被允許把自己痛苦、陰暗的一面展示出來,反而用非常陽光的形象來掩飾內心的痛苦。

02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患陽光型抑鬱?

  • 容易忽略陰影部分的孩子

這些孩子大多都是非常優秀的孩子,但越是優秀,越會讓父母無意識忽略孩子不好的一面,有陰影的部分。

如同電影中的阿豪,因為他很優秀,做什麼事情都很讓人放心,囙此也就不需要父母操心和過度關注。他們越是優秀越發現很難獲得父母的全面關注。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見。

前不久成都某中學學生小林的自殺,也讓人難以置信。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一個陽光開朗,成績優秀的大男孩。他選擇離開那天正好是母親節,在家裡給媽媽過了母親節,和媽媽分手回學校的時候,還笑著對媽媽說:祝你節日快樂!轉身卻從宿舍樓跳下,離開了這個世界。

後來調查發現,他曾在網上轉發了有關自我貶低的資訊給朋友,他的自我貶低、否定卻沒有被家人和老師注意到。他的一貫的優秀,讓他們不知道原來小林還有這麼多的痛苦。

另外一個故事是網上備受關注的留學生張一得,一個讓辭職賣房帶娃17年的單身父親無比驕傲的孩子。這個在我們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在父親無微不至的關愛、養育下,獲得了眾多的榮譽,並以優異成績考進名校。沒想到在入校後短短2個月之後,他卻選擇了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張一得小時候過著大家羡慕的田園生活,而一得後來卻在一次採訪中說:這種田園生活在如今的都市人聽起來也許很有吸引力,但作為一個小男孩卻討厭這種生活。有一次,我在臥室裏赤脚踩到一隻臭蟲,在換衣服時不得不把它從水泥地板上刮下來。那些蟲子還經常在掛在荔枝樹下晾著的衣服裏產卵。因為我們的屋頂是金屬的,雷雨的時候顯得尤其可怕。

不知道他的父親是否從中讀到一個小男孩內心的害怕、脆弱和恐懼?

一得的父親在他去世之後,還給一得美國的大學同學寫了一封信,他寫道,"他的勤勞、刻苦、向上,總是讓我敬佩;他的陽光、帥氣,他的笑容,更是讓我醉倒。"直到孩子去世,在這個事無巨細關注孩子的父親眼中,依舊只看到陽光的部分,而忽略了作為一個孩子,他可能存在的脆弱和悲傷。

  • 追求完美的孩子

對於很多優秀又抑鬱的孩子來說,他們自身還會不斷追求完美,希望做得更好,也囙此會有意識地壓抑自己內心的痛苦。

電影中阿豪學習優秀,高考成績已經很好了,但因為沒有達到理想中的醫學院的分數,他决定重新參加高考。其實對於他們一家人相對貧窮的生活狀況,阿豪如果能早點讀大學,早點工作,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自己都是一個比較好的結局。

但是對於一個追求完美的孩子來說,沒有實現當醫生的願望是很難接受的。追求完美,缺乏現實的靈活性,對阿豪來說,只有複讀這一條路了。

但高考的失利、國文老師的責駡、母親對自己的不在意,父親對自己的期待,無處述說的痛苦,慢慢累加在阿豪身上,讓他終於無法承受壓力而放弃生命。

阿豪在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曾說過,"在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占一半,大家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只是有陽光,同樣還有陰影。人生本身就不可能完美,而當我們過度追求完美的時候,就會發現身處無法躲避的痛苦之中。

03

如何預防陽光型抑鬱

青春期的孩子正面臨個體成長的關鍵時期,身體和心理的快速發育,讓他們很容易處於各種衝突與衝突之中。如果我們僅僅看到他們優秀的一面,忽略了他們生活中面臨的痛苦、困難,就會讓他們覺得這部分陰影是不應該有的,是不能出現的,就會想盡辦法壓抑下去,這反而會產生自我懷疑與自責。

他們或許會選擇用微笑來將自己偽裝的很强大,不斷用陽光、積極的一面來抑制負能量的增長,掩飾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情緒。當孩子已經習慣地用微笑來掩飾低落情緒,負能量不斷疊加時,總有一天就會以一種極端管道釋放,發生難以挽回的後果。

想要减少這樣的悲劇,我們需要做的是看見、允許、接納。

  • 見孩子的陰影

孩子都渴望被父母關注,這種被看見、被愛的感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這也是自我價值形成的關鍵。看見是一種無條件的關注,不需要孩子用某些形式和掩蓋某些不完美的地方來贏得父母的關注。

  • 允許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常說,沒有完美的父母,同樣,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我們更不要塑造和期待完美的孩子。如果我們放下對完美的期待,對陽光的執著,就能在孩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