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是一個很好的詞語,在這種努力的過程中,我們能够看到自己努力獲得的結果,我們能够見到努力帶來的財富,我們能够聽到別人對我們努力後的評估。 p>
記得以前讀書的時候,因為經濟條件的原因,想要買一本書,於是就每週攢下幾塊錢,每週攢下幾塊錢,努力攢到買到這本書的錢,然後把這本書買下來後,那種心情的愉悅感是非常讓人難忘的。 p>
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個結果,從而形成正迴圈,就在這一刻,努力的價值就實現了。 p>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父母老師總是要我們好好讀書,努力讀書,考一個好大學。 可是那時候就算自己怎麼努力,總是感受不到那種努力的價值。 就覺得這樣的努力讀書是為了父母和老師,而不是為了自己。 p>
現在回過頭再看,那時候的自己真的挺傻的,其實這樣的努力,真的是為了自己。 考上大學和沒有考上大學,都是自己的事,跟他們基本上是沒有關係的。 但那時候的認知觀念沒有這樣的通透,也沒有這樣的清晰。 p>
我們參加工作後,也是要努力上班,不上班就沒有薪水了。 這時候帶給自己的思維是什麼? 反正自己就是把事情做好了,公司每個月給我發薪水就好。 這樣的一種狀態,會導致自己每天都是按部就班去工作,而沒有形成一種思考:我這樣去工作,是不是應該要學到一點什麼呢? p>
當我們更換一種認知思維,我們的努力就完全不一樣了。 時間就是這麼多時間,就看自己是如何去進行思考的了。 我們的努力不是為了老闆的生活變得更好而努力,而是要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而努力。 p>
老闆住大房子,自己住出租房; 老闆開豪車,自己騎自行車; 老闆週末去旅遊,在自己家裡啃饅頭。 這就是一種差別,這就是一種差异化,就看自己如何去更改這樣的一種局面。 人的很多局面是需要自己去打開的,只有自己親自打開,才能够換來更多的機會。 p>
我們的每一分鐘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好,而不是讓老闆過得更好。 p>
一旦想清楚想明白背後的真相,我們就要開始思考一個事情: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值得自己長期去做嗎? 自己努力後一定是有收穫的嗎?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 p>
想一想自己每天鍛煉身體,和一個從來不鍛煉身體的人相比較,誰的身體狀態更好呢? 當然是前者。 一個每天看書的人,和一個從來不看書的人相比較,誰知道的知識點更多呢? 當然是每天看書的人。 一個每天工作的人和一個每天無所事事的人,誰的成長更快呢? 當然是每天工作的人。 p>
無論是運動也好、看書也好、工作也好,背後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這種努力就是自己的覺醒,就是自己的覺知,就是自己一定要從這忙碌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p>
一個人每天都在為自己努力,都在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而努力,那麼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就是自己的生活狀態越來越好,自己的價值也越來越高。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