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在臨床諮詢過程中,諮詢師為什麼要問來訪者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呢
admin
2022-07-27 11:46:45
0

原標題:在臨床諮詢過程中,諮詢師為什麼要問來訪者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呢

<!---->

諮詢師和來訪者在交流的時候,會問來訪者的很多問題,尤其喜歡問來訪者的想法和感受。 為什麼要問想法和感受? 因為這些想法和感受裡面存在著真相。

來訪者的很多想法在平時的人際交往和實際生活中是很難體現出來的,或者說隱藏很好,別人是發現不了的,別人也不會去過問很多,畢竟都是朋友一場,畢竟都是不願意過多去觸碰別人的真實內心世界。

所以一個人真正的想法就一直隱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當隱藏在內心深處時,就會不斷積壓,不斷發酵。 直到有一天,這種想法直接讓自己崩潰了,但是自己還是嘴硬,還是不願意傾訴出來。

來到諮詢室,諮詢師運用一種引導的科技,讓來訪者輕鬆自在說出自己的想法。 當來訪者在說出內心真實想法的那一刻,他們的內心世界變得輕盈了,甚至會感覺到一塊大石頭落地了。

來訪者在說出這些想法的過程中,就是在不斷治癒他們的內心世界。 因為在說出想法的時候,他們的大腦也在思考和反思,甚至會去不斷進行想法的綜合,看以什麼樣的語言綜合出來。 這種語言的綜合,就是在治癒。

諮詢師順著這些想法,通過積極的傾聽,然後進行積極的提問,來訪者的情緒就不斷上漲起來,這時候就會達到之前沒有思考過的高度,從而看見了自己。 一個人能够看見自己,那麼自己就是一個透明人,就不會看起來那麼渾濁不堪。

當來訪者把這些想法說出來後,諮詢師和來訪者針對這些想法進行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諮詢師還會繼續問來訪者的感受怎麼樣? 就是內心的感受是如何的? 是開心? 愉悅? 痛苦? 悲傷? 平靜? 安寧? 還是什麼呢?

這種真實的感受迴響,就是對情緒積壓的一種宣洩。 感受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有些人的感受比較敏感,有些人的感受比較粗線條。 感受敏感的人會注意一些細節,感受粗線條的人會舉重若輕。

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是對當前問題的一種剖析,甚至是自我面對真相的關鍵一刻。 有些人不願意接受真相,就想一直被蒙在鼓裡,畢竟真相有時候是赤裸裸的,毫無隱私可言。

我們當前的狀態就是過去的想法和感受的總和。 我們看到什麼? 聽到什麼? 瞭解什麼? 思考什麼? 都是一種人生思考,都是一種人生美好。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人是需要被看見的,人是需要被專注的,人是需要被重視的,那一刻自己的安全感、自主感和歸屬感就出來了。 所以當來訪者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說出來時,其實就是讓諮詢師看見他們的真實想法和真實感受,從而讓自己找到存在感的價值。

為什麼很多人很喜歡在朋友圈曬著曬那? 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呢? 一方面是一種記錄,另外一方面是自我的一種展示,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現時的狀態。

我們因為愛別人,我們快樂; 我們因為被別人愛,我們幸福。 快樂和幸福就在一瞬間的那種感受之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