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地下滾燙的岩漿也能成為新能源?淺談人類對幹熱岩的探索與利用
admin
2021-09-03 16:07:41
0

原標題:地下滾燙的岩漿也能成為新能源?淺談人類對幹熱岩的探索與利用

引言?

130多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形成了現在的宇宙。一開始,各種元素在宇宙中漫無目的地漂浮著,和其他元素碰撞融合,慢慢形成物質,最後演化為地球這類行星和各種天體。

此後,地球上的各種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在這個過程中

形成了我們如今所需的石油、礦、瓦斯等各種資源

Tips:在太陽系形成的時候,宇宙中的塵埃因為引力場重新聚合,其中包含了大多數地球上的元素,這些元素伴隨著隕石掉落在地球上,以化合態,單體態存在於土壤圈,富集的部分就成為礦脈,而三大化石燃料,就是自然界的有機物在通過生物體進行迴圈。

形成這些資源所需要的時間十分漫長,

短時間內無法再生

,而人類文明又在飛速發展,各種資源的形成速度遠遠跟不上人類的開採消耗速度,照這樣下去,

地球上的資源遲早有用完的一天

可燃冰:更加高效的清潔型新能源

這類傳統能源在使用的時候非常容易

對環境造成污染

,廢氣的處理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科學家們開始

研究和尋找更加高效清潔的新能源

,比如可燃冰就是其中一個較為成功的例子。可燃冰其實指的是甲烷氣水包合物,水以固體形態用晶格把大量甲烷包含在內。

Tips:1934年,美國人哈默·施密特(Hammer Schmidt)在被堵塞的輸氣筦道中發現了可以燃燒的冰塊,這是人類首次發現"甲烷氣水合物"。

可燃冰經常分佈在

海洋淺水區域的底部

,或者是海洋深層的沉積之中。科學家推測,這種物質是瓦斯和水在高溫低壓下形成的。可燃冰具有

分佈廣、總量大、能量密度高

等特點,被認為是

現時最有應用前景的新型替代能源

可燃冰開採難點

現在要面對的最大難題是可燃冰的開採管道。因為可燃冰在常溫常壓下極不穩定,無法像礦藏那樣進行直接開採,現在為止提出的開採方法有三種設想,一

熱解法

二是降壓法,三是二氧化碳置換法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種方法會使大量甲烷洩露,造成的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嚴重得多,會給地球環境帶來非常嚴重的威脅。

如果將地球上處在冰凍狀態的甲烷全部解凍,甚至可能造成物種滅絕。

當大多數國家還在攻克可燃冰的開採和輸送難題時,

我國已經在2017年5月完成了可燃冰的試采

,與此同時,我國還在不斷進行其他新型能源的研發。

同年,我國在青海共和盆地首次鑽取了236攝氏度的高溫幹熱岩,並且在這裡發現了大量可利用的

幹熱岩資源

。在發掘使用新型能源的道路上,我國又邁出了意義重大的一步。

地熱資源:幹熱岩?

那麼,幹熱岩到底是何方神聖?

幹熱岩其實屬於

地熱資源

的一種。而地熱能

來自於地核散發的熱量

,這股熱量穿過地幔時

把岩漿加熱至滾燙

,再傳達到最表層的地殼。同時,它也是引發火山噴發和地震的"元兇"。

現時我們只能對地殼淺層的地熱資源進行開發,這需要適宜的地質條件,比如地殼破裂的地方,或是板塊構造的邊緣地帶。

如果有一天能够發明出開發深層地熱資源的科技,那麼我們的能源問題自然也就解决了。因為地熱能源與地球共生,只要地球還擁有生命力,地熱就會源源不絕。

Tips:這種岩體的成分可以變化很大,絕大部分為中生代以來的中酸性侵入岩,但也可以是中新生代的變質岩,甚至是厚度巨大的塊狀沉積岩。

人類對地熱資源的運用?

人類在很早以前就開始利用這種能量了,在早期只是直接使用被地熱升溫過後的水源,比如溫泉和用於取暖的地下熱水。

到了科技發達一些的近代,多將地熱能用於農業方面,比如搭建溫室

培育農作物

、控制環境水溫

提高水產養殖的效率

等等。

直到20世紀50年代左右,人們才真正認識到了地熱資源的可利用性,開始進行更進一步的開發使用。到了今天,這種能源多被用來

發電

,人們常在地熱資源豐富的地區建造地熱發電站。

Tips:中國現時採用20~25℃作為熱水下限,國外大多以20℃為冷熱水溫度界限,但一般都把高於當地年均氣溫的地下水稱為熱水。

冰島:地熱能豐富的國家?

現在,各個國家都對地熱能的進一步開發利用進行了不同的嘗試,有的地方借助地理優勢就能充分利用地熱資源,比如被大西洋中脊穿過的冰島。光聽這個名字我們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國家,事實上,冰島並不冷。

冰島位於兩大地質板塊之間,

地面之下蘊含著豐富的地熱能

,冰島整個國家的電力幾乎都是由這些地熱能提供的。借助這樣的天時地利,冰島成為了世界上清潔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國家。也正是因為這些豐富的地熱資源,冰島雖然看起來冰天雪地,但到處都是溫泉。

幹熱岩的開採與利用?

地熱資源分為水熱型和幹熱岩型。其中,幹熱岩型比水熱型的資源量要多得多。對於幹熱岩的定義,各個國家現在還沒有達成共識。

不過,通常情况下我們認為,

幹熱岩是一種埋在地下3到10公里處,溫度大於180攝氏度,內部緻密不透水的熱岩體

。我們在開採幹熱岩時,能够人工對這種岩體造成裂隙,再將冷水從裂隙中注入,等到冷水被加熱成熱水和水蒸氣之後再將熱量選取出來。

有研究人員稱,地熱資源是因為地核產生的,那麼,

只要深度足够,任何地方都能够開發出幹熱岩

Tips:利用幹熱岩來發電,只需要在鑽井初期投入人力物力,工程完成後,靠它自身能量轉換出的電力就能够維持發電設備繼續運轉。

幹熱岩具有高效、清潔的特點

,而且是

可再生

的。在幹熱岩的開發過程中,能够保證安全、環保,並且能够在具備

高效率

的同時

節能

而且幹熱岩還具有熱能連續性不受季節氣候影響、成本低等優勢,如今已經成為了世界廣泛關注的新型能源。

Tips:中國幹熱岩占所有地熱資源的98%,水熱型地熱資源只占2%。

世界上第一個利用幹熱岩資源的項目是美國在1974年啟動的,在這個項目的進行過程中,美國使用了先前開採葉岩氣的水力壓裂科技,產出的幹熱岩

最高溫度為192攝氏度

200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表了一篇名為《地熱源的未來》的研究報告,在裡面提出了增强地熱系統科技的設想,認為可以用這種技術來開採幹熱岩。並且,

美國很有希望在未來10到15年內實現幹熱岩開採科技的商業化使用。

在我們最開始使用地熱能的時候,大多數都是直接利用的

水熱型地熱資源

,而幹熱岩附近並不常有豐富的水資源。

增强地熱系統的工作方式則是通過

注入冷水

的管道將地層之間的

縫隙擴寬

,從而使地下水的流通效果更好,再由水充分

吸收地熱

,最後把熱水或是水蒸氣收集起來選取熱能。

這是現時最流行的開採管道,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我們暫時還

無法精准控制地層裂隙擴寬的方向和程度

。在這種工程中,誤差是非常致命的,除了無法達到選取熱能的目的之外,還有可能出現我們無法預料的結果。

而且,地層裂隙擴大,隨之而來的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