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去世,這位和李鴻章齊名的洋務大臣,在任期間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等近代企業,其中漢陽兵工廠所生產的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張之洞本來是清朝清流,反對舉辦洋務,但當其委任為地方大員時,他才發現了洋務的好處,於是一改之前的態度,變成洋務運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張之洞在擔任湖廣總督的時候,在湖北漢陽創辦了漢陽鐵廠,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型的官辦鋼鐵企業,之後本著富國強兵的理念,張之洞又開始著手創辦新式兵工廠。
當時的中國對德國武器情有獨鍾,很長一段時間內李鴻章等人大力從德國購買軍艦、克虜伯大炮以及毛瑟步槍,甚至賣給中國的武器比本國軍隊採購的還要多,正因為如此張之洞也派人前往德國想要採購步槍的生產設備及機器,此時一款步槍就進入了使者清朝眼中。當時德國正在進行無煙火藥步槍的研製,當時德國步槍委員會下屬的一家猶太公司研製出了一款步槍,但是效能非常不穩定,被德國軍方所拋弃,就在此時,中國人的到來給了他們新的機會。
面對張之洞的使者,這家猶太公司的負責人說這款步槍是毛瑟公司的新產品,只要條件合理就可以將全部的生產設備賣給中國,對毛瑟十分癡迷的中國人也沒有進行細究,花大價錢買來了這款容易炸膛、射擊不穩定、槍管使用壽命短的"委員會1888式步槍"。即便後來清朝發現被騙,也沒有辦法再去追討,只能吃了這個啞巴虧。
於是才於1895年建廠開工的漢陽兵工廠就立刻開始對這款步槍的改進和仿造,最終經過中國工匠和槍械設計師的努力,一款新式的、在當時世界上算得上先進的無煙火藥步槍就誕生了,被命名為"漢陽造步槍"。此後,這款步槍就開始了它在中國的傳奇生涯,當時被大量裝備給駐守湖北武漢的新軍阿兵哥,後來也正是這款步槍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此後漢陽兵工及漢陽造步槍更是在中國一系列的軍閥混戰中大放异彩,成為當時中國使用最多的步槍。
直到抗戰爆發之後,漢陽造步槍依然是中國阿兵哥手中出現最多的步槍,中國阿兵哥用這款半個世紀前的產品英勇的同日軍作戰,為維護國家完整作出了巨大貢獻。到後來,一部分漢陽造步槍還隨著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作戰,發揮餘熱,而國內將漢陽造作為民兵武器一直使用了80年代,可以說,漢陽造絕對是中國近代史中最具影響力的步槍。
或許張之洞本人也不會想到,當年不經心的錯誤,卻在很多年後成了中國的一段傳奇,而他所創辦的漢陽兵工廠,據不完全統計在1895年到1944年間生產了超過180萬支漢陽造步槍,這些步槍連起來,長度足够繞地球兩圈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