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談虎色變,現在人們卻希望空空的山林裏有老虎出現?
中國是老虎的發源地之一,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老虎佔有重要的地位。歷史上流傳下來的虎文化內涵豐富,與龍文化互為紐帶,幾乎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文化。雖然我國的虎文化十分豐富,然而在古代,古人都是怕老虎的,人們談虎色變,不希望山林中有老虎出現;
到了現在,正如古人期待的那樣,老虎幾乎要從中國的山林中消失了,人們卻希望野生老虎的數量能多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在古代,老虎是有名的"害獸",不僅會吃牲畜,還會吃人……人們還給老虎起了很多可怕的別名。能捉到老虎或殺死老虎的人,會受到人們的一致追捧,"武松打虎"就是有名的例子。
然而在古代,人們很難理解到老虎重要的生態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明白老虎對於環境和人類的意義。
老虎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在維持森林生態系統平衡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原本有老虎的地方現在沒了老虎,說明這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已經大不如前;如果原來沒老虎的地方現在把老虎吸引來了,說明這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已經大大改善。有老虎生活的地方,生物多樣性也會比較高。
例如在我國東北地區,有東北虎出沒的地方,往往能拍攝到東北豹、豹猫、麅子、馬鹿、梅花鹿、紫貂等野生動物。這些動物佔據著不同的生態位,發揮著不同的生態功能,和環境一起組成了一個穩定和諧的生態系統。如果老虎消失了,會造成生態失衡,比如說流行病爆發、食草動物過度繁殖導致森林被破壞等等。
在研究老虎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得知很多重要的資訊,比如:根據老虎數量的多少和老虎領地面積的大小,可以推測老虎棲息地動植物資源的豐富程度;根據老虎捕食對象的變化情况可以推測其他動物的變化情况;根據老虎的行為可以判斷其棲息地受到人類干擾的程度……
每保護好一隻老虎,就是保護好一片健康的森林,而這片健康的森林可以給人類提供乾淨的水和空氣。
從古人害怕老虎、捕殺老虎到今人研究老虎、保護老虎,對待老虎的態度上的轉變,也說明了人類文化的進步。現在,在保護森林、恢復野生老虎種群的呼籲下,武松打虎的"壯舉"將不會被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