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患者堪比“天氣預報員”,居然是因為……
admin
2021-07-17 07:46:32
0

原標題:關節炎患者堪比"天氣預報員",居然是因為……

阿傑是公司裏的"非職業天氣預報員"。只要他說近期會下雨,不管天氣預報顯示有多晴朗,過不多久,天氣准會變。同事們都嘖嘖稱奇,問他是怎麼辦到的。阿傑苦笑道:"還不是因為我得了關節炎!"

對這樣的回答,同事們紛紛表示不滿。難道患上關節炎,就能對天氣"未卜先知"了?他們寧願相信阿傑是趁大家不注意,偷偷查了更精確的天氣預報。

不過,阿傑其實說的都是實話——關節炎患者,確實對天氣變化更加敏感。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關節炎與天氣變化的內在聯系。

為什麼關節一疼就知道要變天

因為細胞壓力山大

我們普通人能够感知到的天氣變化,相對來說是更加直觀的,如降溫、陰冷、寒冷、風速加大等。相應的,人身體內部的生理機制也會對這種變化做出正常的調整。例如,快下雨之前,氣壓一般會降低,濕度則會加大。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健康人體內的細胞會自行滲出液體,尿量增多,從而排出水分。

但是,對於關節炎患者而言,情形就大為不同。由於存在病變組織,細胞中的液體便無法及時隨著天氣變化而排出,這也導致病變部位的細胞壓力比周圍正常組織更高。如此一來,患者的病變部位便會產生脹痛感。這也是患有關節炎的人能够預知天氣變化的原因之一。

因為電磁波產生异常

天氣產生變化時,大氣中帶正負電荷的大氣分子會出現移動及其他變化等。由於不同電荷會互相吸引撞擊,由此產生一系列的電磁現象和電磁波,可使人體細胞內外存在正負電荷電位差。

對正常人而言,這種電位差能够始終保持著平衡。但是關節炎患者由於局部毛細血管和組織發生了變化,會釋放出一些炎性物質,使得神經末梢受到壓迫,並囙此產生酸痛感。雖然氣溫、氣壓、濕度等諸多要素變化均可以引起關節疼痛加重,但是這些變化都沒有電磁波來得快。

所以,儘管有時當地的天氣還晴朗,但是异常的電磁波已經將天氣變化的資訊傳遞過來,被患者的關節"接收"。這也就是關節炎患者常在天氣產生變化前就開始出現疼痛的原因,從而"未卜先知",預測天氣。

為什麼膝關節最容易受影響?

關節的特性

在探討天氣變化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疼痛部位的影響時,有研究發現,絕大多數患者的疼痛發生在關節部位,其中以膝關節部位的影響最大。這其實也是關節本身的一些特性所决定的。

曾經有人做過實驗:

①在常溫下測定人體不同組織的溫度,發現關節的溫度最低。

②被試者暴露於寒冷環境中20分鐘後再測溫,關節部位的溫度下降最多。

③被試者回到之前的氣溫環境後,關節溫度仍然繼續下降,甚至比實驗時的最低溫度還低,表明關節的溫度恢復速度緩慢。

關節本身的特性使然,再加上風濕病患者體溫調節機制比健康人更差,囙此關節部位對天氣變化最為敏感。

"滑液"的作用

作為人體主要負重關節的膝關節當中,含有"液體潤滑劑"——滑液,約有0.5ml,其黏度對關節的滑動運動影響很大,並且滑液黏度直接與黏蛋白的含量有關。當氣溫下降時,滑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增多,囙此黏度新增,從而影響關節的活動。

此外,血漿中的蛋白含量高亦會影響滑液中的蛋白。突然降溫時寒冷刺激可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而腎上腺素則可新增血液的黏度,這些都可新增滑液的黏度,從而新增關節阻力,引起關節疼痛。

老關節炎了,還有救嗎?

既然關節炎與天氣變化關係如此密切,那麼能否利用氣象條件,有針對性地對關節炎進行治療呢?

還真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實驗結果顯示,讓關節炎病人到氣候乾燥、長期有陽光照射、晝夜溫差較大、且氣壓和濕度變化較小的沙漠地區療養,可以取得相當滿意的效果。但是,當患者返回原來的環境時,仍有部分患者會舊病復發。

這一方面說明,單純依靠氣候因數治療關節疾病,還不能達到治癒每一位患者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工創造適宜的小氣候環境(即使氣壓和溫度正常,濕度偏低),對治療關節炎有輔助作用。

總之,氣象因素對關節炎的影響非常複雜,是多種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綜合作用的結果。

這樣一來,如果想要改善受天氣變化產生的關節疼痛,阿傑可能需要搬到氣壓及濕度變化較小的環境去住了,比如沙漠。

文:北京青年報

圖:Pixabay、稿定素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