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帶來了氷棒、衝浪、西瓜,還有滿滿的童年回憶。 p>
夏天帶來的不僅僅是美好時光,還有細菌性皮膚病、摩擦紅斑、汗液障礙類皮膚病……在這熱潮湧動、驕陽似火的季節,總有一些皮膚疾病讓您防不勝防,快來看看這些夏季皮膚病的防治方法吧! p>
1
細菌性皮膚病
●
常見有毛囊炎、膿皰瘡、癤腫和丹毒等。 p>
人體皮膚本身就存在很多條件致病菌,由於夏季氣候炎熱潮濕,這些條件致病菌特別容易在潮熱多汗的環境中迅速繁殖,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再加上毛囊皮脂腺易堵塞,可引起繼發感染,從而導致細菌性皮膚病。 p>
皮損初期大多表現為紅色丘疹,數天內中央出現膿皰,周圍有紅暈; 膿皰乾涸和破壞後形成黃痂,痂皮脫落後一般不留瘢痕。 span>
應對措施:
勤洗澡,盡可能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勤換衣服,多待在凉爽通風的地方,多飲水,避免汗漬和細菌感染。 p>
若已患病,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外用抗生素軟膏,嚴重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生素治療。 p>
2
摩擦紅斑
●
指腹股溝、腋下、臀溝等皮膚的皺褶部位,由於溫暖、潮濕、互相摩擦等刺激引起的皮膚淺錶部位急性炎症損害。 span>
摩擦紅斑表現為紅斑、丘疹,部分呈水皰、膿皰,繼而糜爛、滲出,皮損邊界有浸軟發白的鱗屑。 span>
應對措施:
平時應經常洗澡,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 沐浴時避免用刺激性大的肥皂、熱水擦洗; 內衣要鬆軟、吸水,儘量減少皮膚皺褶部位的摩擦。 p>
3
真菌性皮膚病
●
顧名思義,即由真菌所引起的皮膚病,主要致病菌為皮膚癬菌(真菌),常見的有花斑癬、手足癬、頭癬、股癬等。 p>
夏季濕熱,人體皮膚上經常有汗液等,這些條件都適合真菌生長繁殖,容易發生癬病。 p>
一般表現為初發小水皰,瘙癢或疼痛,皰液乾涸後脫屑; 病損範圍不斷擴大,久之脫屑處皮膚粗糙增厚,皮紋增寬,失去正常光澤,觸之有粗砂感。 p>
應對措施:
外用抗真菌外用藥,同時注意清潔衛生,勤換鞋襪、內衣褲,保持乾燥。 一旦患病應及早治療,防止傳染。 p>
那麼,面對如此高發的夏季皮膚病,我們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p>
預防上主要有以下三點需要注意。 p>
1. 避免熱:高溫往往成為皮膚病加重的催化劑。 囙此在家可用空調調節室溫。 同時經常清潔皮膚,每天洗澡1~2次,用冷水或冰塊兒使毛孔收縮,或使用收斂劑以清除油脂和收縮毛孔。 p>
2. 避免抓:很多皮膚病都會癢,抓破了極易導致進一步的感染,也不要用各種器械搔刮皮膚。 很多到醫院就醫的患者,都是因為抓破了"傷口"導致病情惡化。 p>
3. 避免曬:日照可直接導致日光性皮炎,最好不要在日曬强烈的時候上街。 外出時應戴太陽帽和太陽鏡。 p>
END
有用就擴散
參考資料
[1]王華文. 防範10種夏季多發皮膚病[J]. 開券有益-求醫問藥,2018,(8):35-36. p>
[2]白彥萍1,張天博2. 夏季常見皮膚病的預防與治療[J]. 中老年保健,2019,(6):17-18. p>
[3]袁定芬. 夏季如何遠離皮膚病[J]. 老年教育(長者家園),2020,(7):55. p>
圖:稿定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