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10月,又到了採摘橘子的季節。我們家屋前有2株橘子樹,屋後有3株橘子樹,每年橘子基本都不愁吃,而且都是純天然無污染的那種。看到綠油油的橘子,原本以為會特別的酸,但經過實踐發現並非如此。
那綠皮橘子有沒有成熟呢?
如果在外面的小攤中遇到綠皮的橘子要不要買?針對這2個問題,我們可以接著往下看。
橘子綠皮和黃皮只不過是它外在的表現,黃皮的橘子可以非常的酸,也可以非常的甜,綠皮橘子其實也一樣,所以成熟和沒成熟只是相對口感的一個概念,也就是說,只要你在嘴裡不澀口,能忍受那種酸度,理論上來講,都是成熟的橘子,這個和綠皮黃皮沒有關係。
選擇的時候綠皮橘子其實也是可以購買的,因為橘子在成熟的時候,是先從果肉開始,再到它的表皮,我們需要的是從它的口感來選擇,而不是從顏色。
黃皮的橘子的很酸,原因大基本都是和提前採摘有關,也就是橘子在發青的時候,就提前把它摘下來,然後通過貯藏,讓它表皮的水分流失一些,從而轉黃,這涉及到貯藏。
單從顏色無法去辨別一個橘子是否好吃,其實可以看橘子是"公母",一般母橘子臍比較大,這種更容易成熟,它也比臍小的皮更薄、汁更多、而且還比較甜,另外看橘子表皮是否光滑,越光滑說明橘子成熟度越高,最後再看一下它的彈力是否比較好,彈力好口感也會比較好。
橘子要怎麼剝皮?
懂得選橘子以後,我們吃的時候該怎麼吃呢?很多的朋友拿到橘子,直接就把它剝開,結果裡面的橘子汁溢了一手,果肉還很容易破,不僅品相不好看,而且處理橘子絡的話也麻煩。
正確的剝橘子的方法,應該是從橘子的底部開始剝,橘子的底部是指橘子和枝頭連接的那個地方,一般皮相對較厚,比起橘子的臍那一個地方,剝皮的時候很難剝到橘子肉,這樣的話就不會破壞橘子的果肉,吃起來也相對比較的完整。
吃不完的橘子怎麼辦?
家裡種的橘子比較的多,如何來保證呢?在我們農村,有2個比較好的方法,這2種方法都可以使橘子的皮顏色慢慢轉黃,雖然流失了外面的水分,但是保存的時間很久,基本上在3個月以上,都是絲毫沒有問題的。
方法一:巧用稻草,以前家裡都會種稻子,稻穗掉了以後,留下的稻草就大有用處了,橘子鋪在稻草上,接著再放入稻子,按層把它鋪好,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即可,注意觀察,有壞的話,提早拿出來。
方法二:用米糠,比較細的稻殼,把橘子放在裡面,不需要翻動,直接放在裡面就可以直接保存了,這樣它的橘子皮水分可以慢慢被吸收,顏色會由綠轉黃,但是橘子果肉中的口感基本不會改變,這樣也可以保存很久。
朋友們,又到了吃橘子的季節了,你學會關於橘子的這些知識了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本文由"小談食刻"原創,圖片均由本人拍攝。未經許可不得删改、盜用,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