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当初报名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BA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只是报了个“高级进修班”。没想到,开学第一周就差点把我的人生节奏撞出轨道——周五下班直奔松江校区,周六全天案例讨论,周日上午交作业,下午还要准备下周汇报……那一刻我终于懂了什么叫“白天扛KPI,晚上扛战略”。
但奇怪的是,三个月后,我不再焦头烂额。反而开始享受这种“被压榨到极限后突然开窍”的快感。这,就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BA给我的第一课:时间管理不是安排日程,而是重构自我系统。
你是不是也这样?手机里装了五个待办App,日历颜色标得像彩虹糖,可到了周五发现:重要的事一件没动。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组织行为学》课上,教授一句话点醒我:“你以为你在管理时间,其实时间一直在管理你。”
这里的EMBA课程设计非常“狠”——没有单纯的知识灌输,每个模块都嵌入实战沙盘。比如“财务决策模拟”,6人小组要在48小时内完成一家虚拟企业的季度财报调整和融资谈判。倒计时启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真正的高手,不是会做计划的人,而是能在信息爆炸中快速判断优先级的人。
现在我已经练出一套“三秒决策法”:面对任何任务,先问三个问题——它影响收入吗?影响团队士气吗?影响长期竞争力吗?只要一个“是”,立刻执行;全“否”?果断延期。这套方法救了我的职业生涯,也救了我的睡眠质量。
很多人以为领导力就是开会拍板、年终打绩效。但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课堂上,我们反复被追问:“你能让别人愿意为你加班吗?”这个问题太扎心了。
一次小组项目,我们组连续三次提案被导师否决。士气低迷时,一位同学主动站出来,不是分析PPT结构,而是请大家轮流讲“最近一次感到被认可的时刻”。结果那晚,我们熬到凌晨两点重做了方案,第二天拿了全班最高分。
这才明白:真正的领导力,不是命令链的顶端,而是情绪能量的枢纽。学院特别注重“情境领导力训练”,通过高仿真商业冲突模拟(比如股东施压、核心员工离职危机),逼你跳出技术思维,进入人心博弈。我现在带团队,不再只看OKR,更关注“每个人眼里的光还在不在”。
说实话,来之前我最功利的想法是“混人脉”。结果发现,这里的人根本“混”不动——每个同学都是各自领域的操盘手:有上市公司的CFO,有科技 startup 的联合创始人,还有政府金融办的骨干。
但真正震撼我的,是一次课间闲聊。我和一位制造业高管吐槽数字化转型难推进,他听完只说了一句:“你们不是缺技术,是缺‘翻译官’——能把IT语言转化成员工听得懂的故事的人。” 就这一句话,让我重新设计了整个培训体系。
这种“认知共振”才是EMBA最贵的隐形资产。你不只是学知识,而是每天被一群高维度大脑洗刷思维方式。就像站在一群长跑者中间,你根本不敢走神。
回头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BA带给我的,从来不是轻松的成长路径,而是一场痛并清醒着的蜕变。如果你正在犹豫要不要踏上这条路——问问自己:你想要的是简历上多一行字,还是生命维度的全面升级?
毕竟,能同时挑战你的时间管理极限、重塑你的领导力基因、还能让你结识一群“让脑子发麻”的同行者,这样的机会,错过可能就是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