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们,别装了——你是不是也发现,现在的K线图越来越像心电图?
过去靠“茅台+宁德+中免”三驾马车躺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24年开年以来,A股波动率创下五年新高,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百亿已成常态,科创板部分AI概念股三个月腰斩……
这不是周期,这是结构性巨变。
注册制全面落地后,IPO不再稀缺,退市却加速推进;一级市场VC/PE集体“躺平”,S基金和并购重组反而逆势升温。
更可怕的是,算法交易占比已超40%,散户的情绪博弈,在高频机器面前就像慢动作回放。
你还在用2015年的投资逻辑玩2024年的游戏?这不叫坚持,这叫殉道。
很多人对EMBA的印象还停留在“交朋友、混圈子、拿文凭”的阶段——醒醒吧,那是十年前的老黄历!
如今清北复交的EMBA课程表,简直像是从未来空投回来的作战手册:
MIT联合开发的“AI驱动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块、斯坦福引入的“行为金融压力测试沙盘”、中欧独创的“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实战模拟”……
别说打高尔夫了,现在EMBA同学聚会的主题都是:“你怎么看美联储降息对半导体跨境并购的影响?”
我有个学员,原本是传统制造企业CEO,上完“资本市场重构与战略融资”课后,三个月内完成Pre-IPO轮融资,估值翻倍——秘诀?他学会了用DCF模型反向谈判,把投资人问到哑口无言。
这不是知识,这是武器。
我们正处在一个“认知通货膨胀”的时代:信息越爆炸,真知越稀缺。
你以为你在分析财报,其实你在被算法筛选;你以为你在布局赛道,其实你在被资本预判。
这时候,单纯的经验主义已经失效,必须构建“资本+产业+技术”的三维认知框架。
而顶尖EMBA课程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降维打击”的视角:
教你从监管逻辑看政策红利,从全球流动性看资产定价,从组织变革看企业估值跃迁。
更关键的是,它让你在真实的商业冲突中演练决策——比如模拟股东会否决CFO的融资方案,或者在经济下行期强行推动数字化并购。
这些经历,比十年实操都来得刻骨铭心。
毕竟,纸上谈兵终觉浅,但没纸上谈过兵的人,连战场入口都找不到。